我市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推动新能源利用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日期:2018年8月8日
|
||
在热用户集中的区域实施集中供热,加快取代小锅炉,既满足了企业发展对热负荷不断增长的需求,又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这是我市努力缓解能源约束瓶颈,推动能源节约的重要举措之一。 记者昨日从市发改局了解到,“十三五”以来,我市大力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能源供应能力,在能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新能源及能源产业发展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已建成供热管道43公里 据了解,市发改局牵头编制了《中山市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集中供热规划》、《中山市热电联产规划》,全力加快推进热电联产项目建设。目前我市已建成小榄永安电厂、黄圃火力发电厂、嘉明电厂和深南电南朗电厂等热电联产项目,分别向火炬开发区、翠亨新区、小榄镇、古镇镇、黄圃镇、南头镇、东凤镇、阜沙镇、南朗镇等镇区实施集中供热,共建成供热管道43公里,年供热量150万吨,已替代119台分散高污染小锅炉。 在建的国电民众电厂和粤电三角电厂热电联产项目,计划将分别于2018年年底和2019年上半年建成投产,供热管网同步建成,并向有效供热半径范围内的工业园区和用热企业实施集中供热,计划替代 111台分散高污染小锅炉,年供热量900万吨。 ●备案光伏发电装机容量58.6兆瓦 我市大力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据了解,我市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迅速,2018年上半年备案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共611项,投资额约4.3亿元,其中居民光伏发电项目560项,企业投资光伏发电项目51项,备案装机容量58.6兆瓦,已超过2017年全年备案的49.3兆瓦。 生物质发电项目稳步推进。目前,我市已建成3座垃圾发电厂,累计装机容量7.2万千瓦,其中,中山南部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2.4万千瓦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于2017年3月投入运行。 ●建成高压输气管线约126公里 据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山市没有天然气和石油资源,天然气的供应全部靠省内外和海外调入。我市一方面通过加快推进天然气上游供应方资源整合,适当延长管网建设投资费用分摊年限等措施,进一步降低和理顺我市天然气销售价格,目前每立方米供应给终端销售公司销售价格比2016年下降超过两成。另一方面,加快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市范围内建设约126公里高压输气管线、3座门站及5座高中压调压站,形成了覆盖全市域的天然气环状管网,主干管网通达全市25个镇区的工业园区,基本满足未来我市规划建设分布式能源系统的用气需求。 在推动天然气利用方面,我市引入中石油“西二线”天然气竞争气源,完成东凤智仁能源公司建设的东凤-小榄天然气利用工程建设约5.5公里燃气市政管网。并按照省政府关于“全省天然气一张网”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大开放中山天然气市场的力度,引入多方竞争气源,加快推进省管网与中山管网的有效对接,争取2018年实现省管网与中山管网互联互通,着力提升我市天然气价格下调空间,降低企业用气成本。 ●将支持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是指利用天然气为燃料,通过冷热电三联供等方式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作为一种技术成熟、清洁高效的新型供能方式,对促进天然气利用、满足工业园区集中供热和电力需求、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提高能源效率发挥着重要作用。 市发改部门表示,我市将根据目前中山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集中供热的实施情况,对规划建设的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把在项目中预留电力送出通道、天然气管线、热力管网路由、项目建设用地等纳入我市计划编制的《中山市能源发展规划(2018-2035年)》,确保项目能够落地实施。目前广东省已将纳入地市级能源发展规划的分布式能源站项目审批权限下放至地市级投资主管部门核准。为此,我市将进一步简化项目立项的各个审批环节,支持分布式能源的发展。 ![]() |
||
|
||
【收藏本文】【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中山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