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频道
绘本馆丨绘声绘色,叹粤韵悠长
发布时间:2022-09-21 来源:中山+

生活在广东,你对粤剧的了解有多少?

你是否知道一些高频使用的粤语方言其实都是粤剧行话?

你是否见识过“打真军”“过山”“吐真血”等粤剧特技?

本期“绘本馆”,我们特邀广州粤剧院的青年文艺评论名家,为你推荐不容错过的粤剧主题绘本。让我们与孩子一同感受“广东大戏”的魅力。



本期主题:粤剧

领读者:文瑶

文瑶:为爱而生,为心而阅

粤剧,又称“广东大戏”,发源于祖国的南海之滨珠江三角洲地区,历史可追溯至明朝中叶。粤剧海纳百川、集采众家之长,声腔以梆子、二黄为主,兼唱高、昆牌子、民间说唱、小曲杂调。新中国成立后,粤剧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成为中国重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还曾被周恩来总理美誉为“南国红豆”。2009年,粤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尽管头戴“世界非遗”光环,当下粤剧发展正面临着传统技艺失传、观众老龄化及从艺人员断层等传承危机。粤剧传承发展之路任重道远,以多渠道、多媒介培育年轻化的粤剧受众群是当务之急。绘本漫画是时下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阅读书籍类型,十分适合构建新生代与粤剧传统文化对话的平台,让少年儿童与粤剧这一传统艺术形成强而有力的情感纽带,有利于培养新生代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粤剧阅乐》
主编:蔡孝本、何薇、叶建卫
出版社:广州出版社

“六国大封相”“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星君仔”“化骨龙”“爆棚”是粤语方言中出现频率特别高的俚语。你知道这些有趣生动的俚语其实都是来自粤剧戏行行话吗?

广府人素喜“睇大戏”,随着粤剧在广府地区的流行,粤剧戏行的专业术语、行话也逐渐渗透到粤语方言中。粤剧行话也就成了粤语方言中风格最为独特的语言景观之一。 


《粤剧阅乐》内页

《粤剧阅乐》选取以为人熟知的行话俚语作为故事切入点,同时结合当下最时兴的“穿越”概念,为小读者们打造一场驰骋想象的时空之旅。书中设计了智慧且和蔼可亲的粤剧专家“何车爷爷”,小学生“强仔”和“妞妞”,以及一个拥有穿越时空法力的小精灵。全书极富生活意趣与市井气息,让小读者们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通过趣闻轶事一窥粤剧的历史画卷,对粤剧文化的形成和粤剧门道习得基本的认知。


《图说粤剧》
主编:蔡孝本、何薇、叶建卫
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

如果你读完《粤剧阅乐》后,开始对粤剧变得饶有兴趣,想对粤剧了解得更多,那么你一定不要错过《图说粤剧》。

《图说粤剧》同样是以漫画形式生动地讲述粤剧故事。故事的主讲人同样是粤剧专家“何车爷爷”,这次他将带领“志仔”“囡囡”两个小朋友开展粤剧课外活动。没有了“时空穿越”的玄幻感,却更贴近小读者们的实际生活。


《图说粤剧》内页

全书分为“粤剧历史故事”“粤剧传统例戏”“粤剧传统特技”三方面精彩内容。既有李文茂“戏子称王”的传奇故事,又有《天姬送子》《香花山大贺寿》这些根据中国神话故事演变的传统例戏,更有“打真军”“过山”“吐真血”这类几近失传的粤剧特技,能充分调动小读者们的好奇心,非常值得一看。


《粤忆记》
主编:蔡孝本、潘颖蕾
出版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剧”,粤剧在岭南地区及海外传播甚广,作为第一个走出国门的剧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粤剧在海外的知名度要高于国粹京剧,有超过1亿左右的华人华侨通过粤剧感受乡情国恋。


《粤忆记》内页

“点亮记忆,拥抱乡愁”正是少儿地域文化绘本《粤忆记》的创作出发点。《粤忆记》以一个青年粤剧花旦的成长足迹作为故事主线,将“粤剧艺术”与“城市文化”进行勾连,带出城市记忆中最温情脉脉的一面。粤剧“私伙局”“行当”“武技”“戏服”不再是硬邦邦的科普知识,而是蕴含着城市记忆的文化元素。“广州西关”“佛山”“吴川”“香港”也不再是冷冰冰的地名,而是承载粤剧文化的地域载体。从此,粤剧与城市都将细腻无声地浸润在小读者们的心海中。


《搜书院》
编绘:洪斯文
出版社:岭南美术出版社

20世纪中叶,在薛觉先、马师曾、廖侠怀、桂名扬、白驹荣、红线女等为代表的众位粤剧先驱的薪火相传和锐意创新下,粤剧剧坛百花齐放、流派纷呈。1956年,粤剧宗师马师曾与红线女携粤剧《搜书院》在北京大众剧场演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国家领导人到场观看,赞誉粤剧是“南国的红豆”。

有“广东连环画之父”之称的洪斯文根据粤剧《搜书院》的故事,编绘了同名连环画《搜书院》。书中以一段发生在海南琼台书院的纯真爱情,带出书院掌教智斗恶镇台的趣味故事。故事情节曲折,又有着满满的正能量,对小读者们塑造人生观、世界观有很大裨益。


《搜书院》内页

相较色彩丰富的漫画,连环画的风格或许一开始没有那么吸睛。但连环画作为中国现代美术的一个主要画种,本身就很值得少年儿童们接触了解。正如在吃腻了大鱼大肉之后,不妨来点清淡饮食。在对色彩靓丽的漫画感到视觉疲劳之时,我们不妨欣赏欣赏墨色浓淡相宜的连环画。世界不止有斑斓彩色,也有黑白韵味。这个时候,家长或许还能“蹭一蹭”孩子的连环画,回味一下童年时光。

(本文作者为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羊城青年签约文艺评论家)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