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频道
上课不再“敲黑板” 安全变成“云上盯”
我市大力推进学校数字化智能化,推动教学方式、授课手段、课堂评价、校园管理等多方面不断革新
发布时间:2023-02-21 来源:中山日报


   中山纪念中学火炬二中老师用“一体机”上课。


   火炬二中引进德育管理系统,通过大数据检查和评比宿舍。


   火炬二中学生刷脸“吃饭”。


   翠亨小学的学生刷脸进书房借阅书籍。

新学期第一周,神湾镇神湾中学的学生们发现班级门口有了新变化:一个长方形的“显示屏”悬挂在所有班级门口上。同样,位于坦洲镇的中山市现代职业技术学校坦洲校区也出现了近似的一幕:各个班级的门口都安装上了电子班牌。

班级电子牌是我市教育数字化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截至2022年底,我市教育已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全市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近年来,为了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我市陆续颁发了10多个相关文件推进教育数字化工作,如2017年的《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进一步提升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实施方案的通知》、2019年的《中山市教育信息化专项培育项目管理办法(试行)》、2021年的《中山市智慧教育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022年的《中山市中小学移动学习终端管理工作指引(试行)》等。

政策上的支持吹响我市教育数字化的号角,专项资金的安排保障了全市教育数字化工程步步落到实地。据统计,近三年来,我市投放在学校数字化工程上的费用已超过2亿元,其中2021-2023年市级数字化投入1.656亿元(未包括镇街的投入),新建的两所高中永安中学和烟洲中学均投入3000万元。

市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孙仲廉告诉记者,推动我市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快速发展一直是常抓不懈的工作重点。据他介绍,早在2004年,我市就启动了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工作,当年全市学校100%实现了“校校通”,即光纤进校园。之后,我市很快又实现了网络多媒体资源应用“班班通”。

▶教学 从黑板到“一体机” 教、研、评、测革新中

在中山从事教学一线工作的语文教师林淑玲,对于中山教育数字化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黑板变成了“一体机”。

她用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写写画画,给学生讲解语文知识已近20年,不过几年前教室安装了多媒体一体机,她感叹现在只需播放一段小视频或一个PPT,就能让学生明白她以前写半天文字表达的意思。

拥有18年教龄的盛老师,是南朗小学的一名英语老师。回首以前的教学情景,她说当年教室内只有残旧的讲台,自己用一台录音机加一盒磁带上英语课,现在却能通过希沃一体机,调动视频、音频,播放PPT等开展英语教学,课堂更活泼有趣。

在坦洲镇从事美术教学工作的全亚玲老师,谈及教育智慧化时坦言,对于美术教学来说,用数字化教学装备还能更好地展示艺术家的作品和创作过程,相比传统课堂要更丰富、更直观。

显然,数字化的教育装备让我市的教育基础条件发生巨大改变,这些信息化、数字化的教学装备,催动着我市教育从教学方式、授课手段、课堂评价等多方面不断革新,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在大丰小学,从事一年级教学的梁老师一边上课一边“录课”。安装在教室上方的高清智能录课设备,不但能自动捕捉录制学生回答问题的场景,还能在老师“讲”和学生“答”之间快速切换镜头。据介绍,大丰小学全校20间课室都配备了高清录课设备。有了录课设备,学校开展评课和教研效果直线提升。

在火炬二中,每次上公开课,学生们都很兴奋,因为他们人人可以拿起手中的平板,快速触点屏幕,即时回答老师的问题。而在教室正前方的“一体机”上,学生的答案已形成数据模型展现出来了。

记者了解到,这些数字化的教学装备,配备了先进的教学系统,附带着强大的交互功能,同时链接了国家和多个省市的教育资源平台。在教学中,其储备的海量教学资源为老师们备课、教研、培训、评课带来诸多便利,而在课堂中,其强大的交互功能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极大调动学生的兴趣,提升教学到达率。可以说,通过这些教学装备,老师们能轻松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境化、智能化、互动化。

基于数字化教育装备的诸多优势,我市在推动教育数字化道路上把更换和升级教学装备作为开篇。几年来,我市通过各种方式安排和筹集资金,分步安装和更换校园数字化教学装备。

以三乡为例,从第一台教学“一体机”到全镇公办学校所有教学班全部配备“一体机”,用了三年多的时间。2020年,三乡镇政府投入360万为全镇10所公办学校添置了143套交互智能教学一体机,2022年通过企业和个人捐赠,又为公办学校添置53套交互智能教学一体机。

孙仲廉介绍,从以往的小屏幕电视机加电脑变成投影加电脑,再到近几年的大屏幕“多媒体互动教学一体机”,我市教育装备数字化在不断升级迭代。

▶管理 刷脸吃饭住宿进校园 学校管理走向大数据

在迪茵公学的饭堂,学生们刷脸就可取餐吃饭。这所学校创办之初就引进了数字化管理系统,其中包括饭堂学生就餐系统。该校相关负责人吴建新告诉记者,数字化的校园管理系统让学生就餐便利,也能让家长清清楚楚看到孩子的“消费清单”。

在火炬二中,学生进出宿舍可刷脸。该校引进了德育管理系统,对学生宿舍实施大数据驱动管理,从学生进出宿舍刷脸通过,再到宿舍检查数据统计分析,都采用了电子化系统设备。基于系统的强大功能,该校2400多个学生只需8个宿舍管理员就管得井井有条。

记者了解到,为了提升校园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我市绝大多数学校引进了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覆盖校园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饭堂管理、安防管理、宿舍管理、图书馆管理等。

神湾中学的数字化校园管理系统正在委托专业公司进行紧张开发。据神湾中学校长何斌介绍,该系统包括六大管理体系:安防电子班牌系统、宿舍管理系统、背诵默写系统、订餐管理系统、体育锻炼监测系统、学行积分奖励系统。何斌认为,引进校园电子化管理系统,能解决学校管理中信息不对称、管理效率不高的难题。

“校长和行政人员坐在办公室就能看到班级里学生的安全情况。”在大丰小学,校长黄艳冰谈及学校的数字化进程时,充满认同感和自豪感。在她看来,自从2022年全校“武装”上智慧化、数字化教育系统后,学校的管理水平上了新台阶。学生更安全、家长更放心、老师更省心。

记者了解到,随着中山教育数字化进程的加快,我市校园管理方面也随之大大提升了效率。如在对学生的安全监控、出勤记录、校园巡查、德育评价等多方面杜绝过去的人工低效统计模式,更及时、便捷和省心省力。

▶资源 教育资源大整合 教育大数据体系建立中

教育数字化让教、学、管、评、研等学校核心业务与数字化技术完全交融。在国家牵头、广东省同时发力的情况下,我市教育资源更丰富,教育数字化从最初国家要求的建设层面转向了应用和发展层面。

2022年3月,在充分整合前期慕课与在线教育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教育部将原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改版升级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平台在原有专题教育和课程教学两个板块基础上,拓展为德育、课程教学、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课后服务、教师研修、家庭教育、教改经验、教材10个版块,共53个栏目。其中,“课程教学”版块资源2.59万课时,是改版前的3倍,覆盖30个版本、446册教材。这些优质资源给我市教育教研、教学带来数据共享的红利。记者发现,在市教育体育局的网站上,最显眼的位置每天滚动着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宣传海报。我市不少老师对于这个平台都很熟悉并且赞赏,因为这个同步课堂十分“优质”,成为老师们开展集体备课和集中教研的有益补充。

我市在积极应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同时,为了加快推动全市教育数据服务体系的形成,也把建设本市的教育资源平台摆上日程。2022年,市教育体育局启动了“中山市智慧教育项目(第一期)”建设工作。此平台建设以服务教育管理为主要任务,以全市师生为主要群体,在充分挖掘和利用主要群体的业务及数据资源基础上,形成完整的教师发展线、学生成长线以及其他相关教育管理的数据服务,更好地服务于我市师生和更好地提供管理决策。针对教学,该项目分别以教师、学生为中心,构建相应的应用模块;针对学生,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整合涉及学生的入学、学习、活动、毕业等全过程设计出不同的应用系统,既打破了部门界限,提升了管理效率,也全面覆盖了与学生相关的招生、入学、学习、教学、活动、毕业等领域的服务与应用。针对教师,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以教师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为线索,设计与开发以教师为中心的业务应用系统,全面服务于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记者了解到,目前,中山市智慧教育项目正在紧张开发建设中,计划今年年底完成并投入使用。

“我市教育信息化、数字化发展在广东省保持了领先水平。”孙仲廉介绍说。基于此,我市2021年被教育部评定为全国“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优秀区域”,2023年1月被广东省教育厅立项为“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素养 4万名教师“充电” 信息素养步步高

从2020年8月开始,我市近4万名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特殊教育、中职学校)参与了教育部统一部署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50学时的继续教育培训。该项目以整校推进的方式,围绕多技术融合或者智慧教育环境,按照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融合创新等五个维度,围绕28个能力点,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线上学与线下用相对应,有效促进教师信息素养发展。

史琳琳是板芙镇神湾小学的语文教师,也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培训的学员之一。她告诉记者:“高效的课堂应该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高度融合的课堂。信息化、智慧化、数字化的教学,更能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兴趣,有效利用信息资源,有利于学生素质培养和知识能力的提高。”

来自南区竹秀园小学的体育教师窦朝离,在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培训后,对于数字化教学装备的功能十分熟悉。他说,每次下雨天,他就上室内体育课,通过数字化教学装备播放体育项目内容,比如校园足球教学视频、等。

“数字化的教育系统对于学生评价更加直观和简单。”从事多年班主任工作的许老师认为,数字化教学装备让德育管理工作事半功倍。因为给学生加分和扣分,都是指尖上几秒钟的事情。

除了对全市教师进行信息素养提升培训外,在教育数字化的征程上,我市还大力推进专职信息教师的专业化建设。据了解,目前我市约有1100多位信息技术教师,其中正高级教师2人,特级教师4人,省“特支名师”1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名师培养对象3人,省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省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8人,市名师3人(全市共32人),市学科带头人10人,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1人。我市涌现出信息学国际金牌教练宋新波、广东省“特支名师”黄伟祥等一大批省市级拔尖教师,拥有了一支省内外知名的专家型教师团队。

“通过多年课程改革,我市信息技术专职教师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评价的运用更加得心应手。”中山市教研室信息技术教研员陈明宏介绍说,信息技术教学已逐步发展成为我市中小学教学的强项,在历次省级以上的优质课、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教学论文、课例设计等各项比赛中名列前茅。近十年我市有22位教师获省信息技术优质课比赛一等奖,3位教师获省信息技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第一名。11位教师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信息技术优质课比赛获得10个全国一等奖(特等奖)、1个全国二等奖。

记者 林燕英 郑建玲 文波

◆编辑:龙慧◆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