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频道
首届中国·中山郑景康影像双年展系列活动开幕
赓续红色血脉 展现新时代中山美丽画卷
发布时间:2023-12-25 来源:中山日报


   观众在现场认真观展。

沿着以郑景康为代表的老一辈红色摄影家的足迹,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12月23日上午,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群贤毕至,首届中国·中山郑景康影像双年展在此开幕。千余幅摄影作品如时光隧道带着读者感受不同年代的印记。

■在珍贵影像中感受红色摄影家的革命精神

郑景康是中山籍著名摄影家,中国革命摄影事业的开拓者之一,是1942年出席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摄影界代表,曾担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前身中国摄影学会常务理事、创作辅导部主任等职,为中国摄影的发展进步培养了大量人才。2006年,在中国摄影家协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上,郑景康获评十位“中国摄影大师”之一。

首届中国·中山郑景康影像双年展共设三大展区、五大展览。其中设在中山市文化艺术中心的有《“跨越时光的凝视”主题摄影展》《“伟人故里美丽中山”全国摄影大展》《使命:广东中山籍红色摄影家赵烈、蔡尚雄、卢锋摄影作品展》。在中山纪念图书馆、市文化馆则分别设《“时代面孔”来自〈中国摄影报〉的100幅肖像摄影展》《“红色传承”2023中山郑景康摄影训练班学员作品展》。千余幅作品既有革命战争年代的珍贵影像,也有展现新时代强音的美丽画卷。

在主展厅《“跨越时光的凝视”主题摄影展》展出的是摄影大师郑景康、郝远征、李贺师徒三人的摄影作品。作者之一、中国摄影金像奖获得者、新华社高级记者郝远征动情地对记者说,郑景康是郑观应之子,1938年郑景康放弃在港澳的优裕生活,回到内地投身抗日救国文艺宣传工作。在他的推动下,新华社自上个世纪50年代设立人像摄影室,留下许多珍贵作品。其新闻摄影事业一直深受这位老前辈的影响。“时代在进步,摄影手法也在进步,立足当下,我们仍要赓续老一辈红色摄影家的精神,为时代、为人民留住更多的珍贵影像和作品。”

《使命:广东中山籍红色摄影家赵烈、蔡尚雄、卢锋摄影作品展》展出的是三位中山籍红色摄影家的作品。随着作品的展出,一段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携着他们年轻的呼吸与生命的搏动传回故乡。据悉,赵烈生前曾是晋察冀画报社政治指导员。八十年前,1943年的12月9日,日军对晋察冀边区发起持续三个月的秋冬季大扫荡,23岁的赵烈为救援未能突围的战友,只身与日军展开搏斗,终因寡不敌众牺牲。赵烈牺牲后,在他身上珍藏着一本血染的相册,为战死的摄影记者雷烨的遗物。

广东省文联副主席、省摄影家协会主席李洁军说,广东是世界摄影术传入中国最早的地区,广东也是大革命的策源地,无数广东热血青年北上参加革命,以沙飞、石少华、郑景康、赵烈等为代表的一批广东籍红色摄影家开创了中国摄影事业。迈入新时代,赓续红色摄影基因,弘扬文艺大道,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摄影人的使命与担当。

■传承: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中山故事

利用承办首届中国·中山郑景康影像双年展的宝贵契机,《中国摄影报》还精选出100幅展示中国人形象、映照时代记忆的精彩画面予以集中展出,期望影像的力量能让照片中主人公的故事被更多人了解和铭记。中国摄影报社社长梁克伟表示,这一活动定将成为中山的文化新名片,助力擦亮中山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写好文化兴城大文章。期待通过此次活动的举办进一步激发广大摄影人的艺术创造活力,为坚定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摄影的力量。

据介绍,今年的双年展活动还涵盖已完成的“伟人故里 美丽中山”全国摄影大展、郑景康摄影训练班及多项摄影展览、学术交流、名家采风等内容,通过广泛征集、精心策展、人才培养、调研采风和互动传播等不同方式,为中山城市形象传播赋能,为摄影事业发展助力。中山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张鉴来说,“参加此次双年展的系列活动后,中山一众摄影爱好者和摄影工作者受益匪浅,必将进一步激励我们用影像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中山故事,共同书写中山现代化建设的华彩篇章。”

记者 徐钧钻 王云 见习生 盖刘宝 通讯员 孙虹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