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频道
“网红”校长:小学生要做好职业启蒙
魅力教育创始人曾良军做客中山市中小学校长“名家讲坛”,并就“双减”、中小学生职业规划、中小学生玩手机等热点话题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发布时间:2024-01-16 来源:中山日报


   曾良军讲课。

1月14日,被称为“网红”校长的魅力教育创始人、北京实验学校魅力教育集团总校长曾良军,做客中山市中小学校长“名家讲坛”,作主题为“教育最终为了学生”的专题讲座,并就“双减”、中小学生职业规划、中小学生玩手机等热点话题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记者:魅力教育的核心和灵魂是什么?

曾良军:要让孩子实现“四自”成长。其一,要让孩子自然成长,什么年龄有什么特点,我们的教育应该干什么,要符合成长的自然规律,违背了自然规律就必然受到处罚。其二,就是要自己成长,我们要把人作人看,要把童年作童年看,要逐步让他自己做主人,自己去成长,不要被动地接受成长。其三,就是要自由成长,童年是难忘的童年故事,也有自由度,所以学校要提供大量的活动让他自由选择,提供大量的课程让他自由地发展特长,这样才能在孩子心中留下故事。其四,就是要自觉成长,为终身发展奠基,为一生的事业成就做好重要的铺垫。

这样,我们的教育就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基了。

记者:在中考、高考指挥棒仍在挥舞的今天,“双减”会不会落地落实难?

曾良军:中考、高考和我们的素质教育一点都不矛盾,我们当下的教育过分强调了“育分”,而没有“育人”。我四十年的奋斗,回答了一个话题:素质教育和升学教育可以完美结合。

记者:有的校长说的是“素质教育”,做的却是“应试教育”,五育并举和教育高质量发展怎样才能落到实处?

曾良军:以“育分”和升学为中心,会伤害孩子的精神状态,给他一生的发展埋下隐患。“五育并举”关键是要有一个强大的学校领导班子,办学思想端正、教育理想丰满、奋斗精神坚毅,让广大教师坚定教育理想,矢志不渝地创造教育的新样态,激活精气神,唤醒真善美,达到真正的育人目的。

记者:您一直倡导对孩子进行职业规划,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会不会为时过早、操之过急?

曾良军:小学开始应该了解我们国家有哪些职业分类和职业特点;初中我们可以慢慢去尝试体验各种职业的生活;到了高中就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职业选择和职业体验活动,特别要利用好寒暑假。职业体验适合就向着这个方向努力,不适合就选择另外的职业再体验。经过比较,选择未来比较适合的职业。最终在毕业班敲定职业,以后上什么大学,上什么专业,考多少分数,这样就把职业和学习结合,把职业和奋斗精神结合,这样就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为未来人生做准备,就有抓手,否则就是个大口号,落不了地。

要告诉孩子,这个世界上没有这种理想的职业——你又轻松又能挣钱又有身份。任何事业的成功,要投入,要有坚持精神。

记者:中学拼命学、大学拼命玩,成为一种现象,因为我们选拔培育人才的机制就是“严进宽出”,如何破除这一弊端?

曾良军:要从根本上改变学校的理念,培育孩子真正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培育孩子的自律习惯,引导学生度过有故事、有意义的童年,在童年的心田撒下美的志向、美的规矩,为他的一生打下绚丽多彩、难忘美好的童年基础。

如果我们的中学是单行线,只是学习,只是考试,只是每天为这个奔波,他没感受到快乐和幸福的时候,他的大学会回到童年,他人到中年也会回到童年,所以这就出问题了。

记者:不少中小学生玩手机游戏上瘾,有无“灵丹妙药”医治?

曾良军:其一,玩手机并不是洪水猛兽,适度玩手机也在拓展眼光,也在提升我们的手段、能力;其二、父母要做示范,要孩子不玩,你有没有玩?你每天拿着手机教训孩子,你有影响力吗?其三,在学校要开展玩手机的讨论,通过自我约束,约定俗成制度和纪律。家长要率先垂范,老师也要身先士卒,在此基础上和孩子协商解决这个问题。

记者:很多民办学校现在转型为公办,您怎么看待“民转公”?

曾良军:因为教育是伟大的公益事业,我们的党和人民是社会主义的党和社会主义的人民,我们党的事业就是要给孩子插上翅膀,要给孩子更多福利,减轻家庭和孩子的负担。所以,我主张公立学校还要增多。

记者 晏飞 图/见习生 盖刘宝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