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频道
“美在耕耘”孙海宁国画与陶瓷艺术展亮相中山美术馆
发布时间:2025-05-17 来源:中山网

5月17日,“美在耕耘”孙海宁国画与陶瓷艺术展在中山美术馆盛大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和中山日报社指导,中山美术馆和中山书画院联合主办,广东中山网传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广州盛世印象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集中展示艺术家孙海宁百余件精品力作,其中包括国画、书法和陶瓷画作品。

开幕式现场

中山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志红,中山日报社副总编辑程明盛,中山报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广东中山网传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嘉飞,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高卉民,中国国家画院专职画家、中国长城将军书画院北京分院常务副院长、本次展览作者孙海宁携夫人书法家韩汶妤,中山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山美术馆馆长肖伟,中山书画院院长廖学军等领导、嘉宾和市美协、市书协等代表出席开幕式。

展览开幕式上,中山美术馆馆长肖伟,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高卉民先后致辞,艺术家孙海宁致答谢辞。

中山美术馆馆长肖伟致辞

中山美术馆馆长肖伟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孙海宁先生是著名的国画与陶瓷艺术大家,从艺五十余载,他深耕传统书画艺术,在山水、花鸟、书法及瓷绘领域造诣非凡,其作品既承传统美学之精髓,又彰时代精神之气象,堪称当代艺术界的耕耘者与创新者,恰如展览主题“美在耕耘”所诠释的——艺术之美源于脚踏实地的耕耘。此次展览来到中山,具有特殊的意义,中山是伟人故里,也是岭南文化的重镇,这里既有深厚的人文积淀,又有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孙老师的作品,既有江南文人的雅致,又蕴含时代精神的张力,与中山“敢为天下先”的城市精神不谋而合。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推进的今天,这场展览不仅是一场艺术对话,更是一次文化的交融,通过孙海宁先生的国画与陶瓷艺术,能让更多观众感受到中华美学的博大精深,也为大湾区文化艺术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高卉民致辞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高卉民作为孙海宁的导师和成长轨迹的见证人,在致辞中表示,这次展览主题“美在耕耘”非常好,不管成就、建树有多大,放到整个艺术生涯来说,艺术家应该一直都在耕耘的路上,越勤越耕,成就会更大,这些年来,看着孙海宁不断耕耘、不断努力、不断进步,作为他的导师很感动。高卉民教授谈到孙海宁的每次展出,他都会出席,尤其首次在中山美术馆展出,中山艺术界的热情,孙海宁为这次展览付出的努力,让他坚定地来到开幕式现场给学生鼓励,也感受伟人故里中山的艺术魅力。一直以来,孙海宁始终坚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坚持对传统艺术的继承和发扬,此次中山展览既展出他的书画作品,也展出他的瓷画新作,期待与大家共同品味他笔下“耕耘”之美。


艺术家孙海宁致答谢辞

孙海宁致答谢辞表示,很高兴第一次来中山,感受到这里浓厚的人文艺术气息和大家热情。

开幕式上,孙海宁先生将精心创作的国画和陶瓷作品,作为礼物赠送给主办方中山美术馆和中山书画院,主办方准备了收藏证书作为回礼。


孙海宁向主办方赠送作品留念

孙海宁,1958年出生,祖籍江苏淮安,现居北京,一级美术师。自幼酷爱美术,师承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的弟子韩不言先生。孙海宁青年时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1986年起任职于甘肃博物馆,从事山水画、花鸟画、水彩画、油画、壁画、书法的创作。2010年—2015年就读于中国国家画院高卉民工作室高研班。现为广西防城港东盟书画院执行院长、海宁艺术馆馆长、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宁夏青年书画院副院长;2022年8月份被国家民族画院聘为画家、研究员。


展览现场

“美在耕耘”孙海宁国画与陶瓷艺术展将持续到5月27日,欢迎广大市民前往中山美术馆观展。

文字:吴玉珍 图片:陈泳蓓

◆编辑:吴玉珍◆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