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频道
从翠亨走向世界
——新版话剧《中山先生》在小剧场里演绎家国情怀
发布时间:2025-08-06 来源:中山日报

2025年是孙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近日,一部缅怀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新版话剧《中山先生》,在伟人故里翠亨村隆重上演。为市民群众、观光游客,呈现了一台融合现代艺术和地方文化的精彩大戏。

一、小剧场演绎大历史

《中山先生》选取“永丰舰事件”为历史背景,讲述中山先生浴血、奋战、革命、呐喊的一生。在革命斗争中,他屡屡受挫、失败,前进一步是多么不易,在革命最需要力量的时候,他的得力助手不是被人暗害,就是离他而去。对他打击最大的是“祸患生于肘腋,干戈起于肺腑”的“陈炯明叛变”事件。此时此刻,面对叛军的搜捕,他的内心充满孤独、悲怆乃至愤怒。他面向大海疾呼,面对苍天怒吼,中国的希望在哪里?不由得回忆起自己的过去,那是曾经无限向往“海外边世界”的少年,发出“让翠亨好起来”的愿望;那是与好友共同立下“男儿勇毅、四海为家”誓言的热血青年;一生为寻求真理奋战的点点滴滴。

话剧舞台通过现实与回忆闪回交织的方式,讲述他跌宕起伏的革命人生,刻画了一位在惊涛骇浪中临危不惧的革命者形象,这种非线性叙事方式,就像一位技艺高超的织工,把孙中山先生从少年立志、海外求学,到毅然投身革命、为振兴中华而不懈奋斗的成长轨迹,巧妙地编织在一起。通过营造一个紧张而激烈的舞台氛围,观众的思绪随着剧情的跳跃,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看到孙中山先生在无数次失败、挫折与困顿中坚守,认识并接受革命思想的引领,一步一步坚定地走上革命道路,追寻光明与理想,激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达到了戏剧效果。

二、小插曲衬托大人物

《中山先生》选取以咸水歌、传统民居为代表的岭南民俗文化,呈现中山先生儿时生活成长的历史场景,“安静的翠亨像睡着了一样”和“海外边的世界是怎样的”的空间对比,刻画了一个向往新世界的少年形象;现代交响乐和传统婚嫁元素糅合,展现出他奉命完婚时矛盾的内心世界;激昂的交响乐与现代舞,呈现出历次革命起义悲怆壮烈的历史画面,擘画“不畏牺牲也要迎来的中国”,塑造挽救民族救亡的壮烈革命者形象;多面向、多角度,呈现他幼年志学、青年立志、壮年革命的立体人物形象。

尤其是采用“话剧为主体、音乐为点缀”,交响乐、咸水歌和地方民俗等艺术形式的隐喻,《中山先生》的情感线索,如其与兄长的手足情深,与挚友的生死之交等等在音乐和舞蹈中得以艺术化呈现,更加真实地还原了少年生活、西洋求学、革命起义等多个历史场景,将笔触延及他的内心深处,让孙中山先生从教科书形象,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温度的生命个体,故乡翠亨和海外面的世界,形成空间符号的隐喻,通过地理空间的转换,强化“多元一体”主题,勾勒出中山先生从翠亨走向世界的革命历程,细腻地刻画了孙中山先生作为普通人的情感维度。

三、小故事传递大情怀

《中山先生》通过质疑“圣人之学不可问”,描写他对传统教育的反抗;通过违背父命,海外求学,描写他对封建家长制抗争;通过结交同志,建党革命,描写他与封建制度的势不两立。檀香山求学、回乡成亲、赴港学医、投身革命等多个事件串联叙事,将孙氏家族的命运与华夏大地的国家命运紧密相连,通过戏剧冲突,立体呈现出这位出生于封建传统家长制下,洗礼于西学和革命精神下的孙中山先生,多面向、多维度呈现他天下为公,而一以贯之的革命追求和实践,完成了历史叙事与当代精神的深度对话。

当多次革命起义失败,陆皓东等同志前赴后继为革命牺牲后,孙中山先生那段精彩的独白,宛如一声悲愤的呐喊,划破历史的长空:“乾坤朗朗,朗朗乾坤,是同志用鲜血冲刷出来的!自兴中会首倡革命,仁人志士,抛洒热血者,多矣!……他们本有富足安康的人生……他们本应安安稳稳地守在家里……可他们却愿意去死,要去就只有一个理由,为的是唤醒国人,为的是拯救华夏!”这不仅仅是对友人英魂的沉痛祭奠,更是向反动顽固势力发出的战斗檄文,让观众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们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崇高精神。剧尾,他激昂地演说《建国方略》,擘画“统一而强大、兴旺而发达、文明而富裕、繁荣而昌盛”的未来中国图景,深深地激发了观众的爱国情怀,传达出青年们应具有的生命价值观、家国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

新版话剧《中山先生》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与高超艺术水准的佳作,它以独特的叙事方式、细腻的人物刻画、精美的舞台呈现,为观众呈现了一个真实、立体的孙中山先生,也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当代舞台上焕发出新的光彩,激励着当代人传承革命先辈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作者系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中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333”干部、中山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

作者 王亚桥

◆编辑:吴玉珍◆二审:张耀文◆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