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频道
两登阅兵观礼台 揭开荣光背后的家族传奇
​中山籍斐济侨领方志伟的祖父曾购买一架战斗机驰援祖国抗战
发布时间:2025-09-08 来源:中山日报


   1963年,方志伟一家在中山石岐合影,母亲抱方志伟,父亲携哥哥和姐姐。


   9月2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章颁发仪式上,方志伟(右)代表祖父领受“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章,为其颁发奖章的是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陈旭(左)。


   扫一扫,看视频


   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方志伟受邀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典礼。

天安门观礼台上的方志伟,目光追随翱翔的战机编队,思绪飘回80多年前——祖父方作标在斐济变卖家产,购买一架战斗机驰援祖国抗日战场。

“国若不在,家何存焉?”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典礼的方志伟,又一次想起祖父方作标常说的这句话。

这位斐济华人文化艺术经济联合会荣誉会长、斐济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已是第二次参加阅兵盛典。十年前,他同样站在这里,代表祖父领取了“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在他眼中,今日天安门的辉煌与祖父当年捐机抗战的艰辛形成鲜明对比,却又一脉相承。这位斐济侨领轻声说道:“爷爷当年的话,我们三代人都会记在心里。”

殊荣

两登阅兵观礼台,接过祖父的荣誉

方志伟是斐济华人文化艺术经济联合会荣誉会长、斐济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在9月1日抗战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见面会上,他作为5位华侨华人代表之一,向中外媒体讲述了祖父的抗战故事。

“我的爷爷方作标出生于广东中山沙溪镇,1920年几兄弟漂洋过海到斐济谋生,从一无所有、慢慢创业,成为一位爱国商人。”方志伟向在场记者这样介绍,“1937年,抗战爆发后,祖父组织带头,号召南太平洋岛国侨界一起捐款捐物。他自己把房产押给银行,用一生的积蓄捐了一架战斗机,后来南太平洋华侨又捐了3架飞机。”

2015年,方志伟第一次参加阅兵观礼,代表祖父领取了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十年后,他再次获得这一荣誉,成为少数两次受邀参加阅兵活动的海外侨胞代表。

祖父

战火中捐飞机抗日,赤子情光照后人

方志伟的祖父方作标,中山市沙溪镇濠涌村(敦陶)人。1920年,方作标和五个兄弟一起从香港漂洋过海到斐济谋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远在斐济的方作标心急如焚。他联合斐济数百华侨华人以及澳大利亚侨界,掀起支援祖国抗日的捐献热潮。得知日寇飞机肆虐中国领空,中国军队制空权薄弱,方作标与其他三位侨领决定为国民政府购买四架战斗机。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他抵押房产,拿出毕生积蓄,独自承担一架飞机的费用——5000英镑。

1943年,方作标冒着日军的围追堵截,将飞机送抵重庆。他的义举得到国民政府的高度赞扬。

方作标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十分爱国。他给孩子们取名为“国、强、富、民、兴”等,就是希望下一代铭记“有国才有家”。

父亲

跨过鸭绿江,保卫新北京

方作标的爱国情怀深深影响着后代。他的第三子方子富(方志伟的父亲)听从父亲嘱咐,回中国学习中文。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20岁的方子富像父亲一样立志保家卫国,毅然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志愿军空军。他在武汉航校毕业,成为中国第一批航空兵地勤机械师,在北京南苑机场14师保卫北京。

转业后,方子富回到中山,先后在统战部、侨联、文化宫做文化宣传工作多年,为家乡文化事业贡献力量。

自身

出国打拼成侨领,促中斐交流

方志伟1962年出生于广东中山,毕业于中山华侨中学。1979年,16岁的方志伟随家人来到斐济,在巴城开启新生活。

他从帮忙打理家里的杂货店和面包店做起,后来独自前往瑙苏里开餐馆,由于用心经营,注重菜品质量和服务态度,餐馆规模不断扩大。

积累一定资金和经验后,他将生意迁至首都苏瓦。此后虽然曾前往澳大利亚打拼,但因挂念年事已高的父亲,毅然放弃澳籍身份回到斐济,发展振兴方氏企业。

在斐济,方志伟不仅在商业上取得了成功,还积极投身于中斐文化、经济交流活动。作为斐济华人文化艺术经济联合会终身荣誉会长,他组织或参与了众多促进中斐交流的活动。他深知,海外华人是连接中国与所在国的重要桥梁,自己有责任为这份情谊添砖加瓦。

同时,作为斐济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方志伟一直不遗余力地向当地侨胞宣传祖国统一的重要性,凝聚侨胞共识,支持祖国统一大业。

“今年是斐济华人移民170周年,也是中斐建交50周年,我们正在筹备一系列庆祝活动。作为中山人,我很自豪能成为中斐之间的桥梁,未来也会继续为祖国和家乡尽力。”方志伟的祖母是斐济酋长之女,方志伟是一名中斐混血儿。

捐赠

捐出“贞固流芳”,传承华侨历史

2013年,方志伟做出了一个意义重大的决定。他将蒋介石为祖父方作标题写的“贞固流芳”捐赠给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

在捐赠仪式上,他讲述了题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表达了对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他认为,这件文物不仅是家族的荣誉,更是海外侨胞爱国精神的见证,应该让更多人了解。

同年,方志伟和兄长还将题词复制件捐赠给当时的中山市外事侨务局,为家乡的华侨文化事业添加力量。

回归

年年回乡探访,岁岁不忘根本

虽然离开中山已有46年,但方志伟每年都会回乡两三次,主要参加一些侨务活动。他对祖籍中山沙溪濠涌村有着深厚的感情。

“我每次回到中山,都有一种说不出的踏实。这里是我祖父、父亲出发的地方,也是我们方家爱国精神的起点。”方志伟走在濠涌村的青石板路上,抚摸老墙、古树,总是感慨万千。“很多斐济华侨都是从这一带(隆都地区)出去的。”方志伟说。每次回来,村干部都会请他吃饭,聊聊家乡的变化。

传承

培养下一代,延续家国情怀

方志伟特别注重家族爱国精神的传承。他的两个女儿在他的影响下,都十分优秀。大女儿方紫晴被中国驻斐济大使馆保送至大连医科大学学医,毕业后回到斐济医院工作,救死扶伤;小女儿周重粤在北京华文学院学习,现在在厦门工作,致力于传播中华文化。

“我希望将我们家族的爱国精神发扬光大,讲述祖国的故事,传授给我的孩子们。”性情温和的方志伟微笑着说。

文/记者 詹琪琳 孙俊军

◆编辑:吴玉珍◆二审:张耀文◆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