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频道
育非遗新生力,传百千万薪火
发布时间:2025-09-08

9月7日下午,2025年中山市第十一届“文明小导游”大赛总决赛在南朗街道崖口村举行。15名选手化身为文明小导游,以精彩的情景剧演绎和生动的语言带领观众领略中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美。本届大赛从海选赛、半决赛、线下实战赛到总决赛紧紧围绕“创建助力百千万”,吸引小导游实地探寻“百千万典型村”的非遗宝藏。

赛事自5月启动后,经过层层选拔,最终15名选手脱颖而出晋级总决赛。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角逐,梁君乐、陈乐蓉、李政阳荣获一等奖,吴小然等5人获得二等奖,张云舒等7人获得三等奖。活动现场还颁发了优秀小导游、“非遗文化小使者”称号、最具创意表现奖、最具网络人气奖、优秀指导老师奖等奖项。

中山市第十一届“文明小导游”大赛总决赛现场。 记者 王云 摄


以赛为媒:厚植非遗传承根基

本届大赛由中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共同主办,以“传非遗薪火・育香山少年”为主题,旨在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未成年人养成良好品德、提升文明素养,培育青少年对家乡的热爱与文化认同感。

“游客朋友们,集合啦!”伴随着热情的招呼声,小导游梁君乐在总决赛的舞台上以《水乡BGM——咸水歌唱响非遗新声》为题,带领现场观众走进了中山咸水歌的非遗世界,用流利的语言表达、生动的情景演绎,让非遗传承的种子在更多同龄人中生根发芽。

在总决赛舞台上,小导游以“文明旅游情景剧展演”的形式,既有崖口飘色的精巧演绎与历史渊源解读,还有沙涌传统醒狮的刚劲舞姿与民俗内涵阐释,更有咸水歌的婉转吟唱与渔乡文化故事诉说,展现出深厚文化积淀与表达能力的同时,更以沉浸式演绎活化非遗的内核,让古老文化在青春表达中贴近少年儿童。

小导游梁君乐在总决赛的舞台上演绎《水乡BGM——咸水歌唱响非遗新声》。  记者 王云 摄

中山非遗宝库为参赛选手提供了丰富多元的创作素材和鲜活的实践样本。截至目前,中山市市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已达113项,让来自不同镇街的小选手都能聚焦本土特色,多元化展示香山文脉的魅力。

成果转化:赋能文明实践,助力百千万工程

来自各镇街的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非遗文化场馆的负责人也受邀来到现场观赛,颁奖仪式后相关传承人和负责人还上台为15名小导游颁发了聘书。据悉,赛后中山将组建“文明小导游”讲解员队伍,全市进入半决赛的60名小导游将由所在镇街聘任,化身“非遗文化志愿讲解员”,走进“百千万工程”典型村镇,参与非遗文化场馆驻馆讲解,将大赛成果充分转化。

“从海选到总决赛整个过程,就是一次全方位推进非遗项目传承的生动实践,逐步加深小导游对非遗的理解,从而以更新颖、更生动的方式传播中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百千万工程’。”赛事评委、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小学德育教研员朱敏嫣表示。

“文明小导游”大赛的过程也是一次更生动、更立体了解非遗的过程。“沙涌马家枪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背后的故事也充满文化底蕴和家国情怀,也是我特别喜欢的项目,刚好契合我的兴趣。”在活动现场,小导游李政阳正式拜沙涌马家枪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马钰泉为师。他表示,正是本次大赛让他深入了解沙涌马家枪的历史渊源和技艺精髓,并激发了学习和传承这项非遗技艺的热情。“今后不仅要勤学苦练马家枪法,更要将这项非遗技艺传播得更广更远。”李政阳说。

立体呈现:创新文化传播形式

作为本届大赛的创新亮点之一,专门设置线下实战赛环节。主办方于8月底组织选手走进南头非遗展示馆,以“非遗体验+线下实战”的模式,引导青少年在实践中深入了解家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非遗保护成果,自觉成为文明旅游的践行者和香山文化的传播者。

观众席也成为本届赛事的亮点之一,各选手亲友团举着彩色手牌,随着展演节奏齐声呐喊应援,更有小导游与现场观众互动对唱,让非遗展演变成了一场生动的文化盛宴。

据主办方介绍,自2015年首届赛事举办以来,“文明小导游”大赛已累计吸引超5000人次青少年参与,成为中山市的一项品牌活动。

小选手们的演绎让传统非遗焕发新意。记者 王云 摄

大赛评委、广东历史学会副会长、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历史学教授胡波以“人才辈出、精彩非凡”评价本届赛事。“今年决赛整体设计巧妙,各个环节都充分融入了香山文化、艺术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让非遗展示实现全方位、立体化呈现。”他表示,选手们的展演在内容选取、节目编排、道具服装与舞台呈现上均展示出创新特质,让传统非遗焕发新意。同时,通过语言、内容、形式的融合,既凸显了非遗之美,也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少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与创新表达。

记者 李颖奇

◆编辑:吴玉珍◆二审:张耀文◆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