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频道
23年培育1400名雪域学子,中山市实验中学获 "西藏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
发布时间:2025-11-25

近日,记者从中山市实验中学获悉,在西藏自治区教育厅主办的西藏班办学40周年工作座谈会上,中山市实验中学被授予“西藏班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该校唐满意老师获评“西藏班教育工作先进个人”,退休教师甘子超、彭联生受到表扬通报。

中山市实验中学自2002年起承办内地西藏班高中散插生项目,2009年开始接收初中生源。援藏教育23年来,学校累计培养西藏初、高中学生约1400人,用“政治上高看一眼、情感上厚爱三分、制度上一视同仁”的育人初心,点亮了一批又一批雪域学子的梦想,先后拿下“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学校”等多项荣誉。

体系化育人:筑牢成长根基

中山市实验中学专门设立西藏部负责日常管理,组建西藏生学生工作党支部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从初一到高三配备6名专职班主任,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架构。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学校打造“大思政”育人体系,开发《感悟家国情怀》《中华民族大团结》等特色校本教材,通过党委书记大讲堂、“请党放心”朗诵会等18项主题活动,让家国情怀根植学生心中。创新成立的西藏班学生党支部、党员教师十大服务团与“青马工程”,形成了“关键少数”引领全体学生的良性机制。

实验中学西藏班学生参加中山慈善万人行活动。通讯员 供图

在制度保障上,学校制定22项管理制度,建立三级值班检查体系和“六有”安全标准,针对初高中学生特点实行差异化手机管理,将安全教育融入日常,实现安全教育覆盖率100%。365天陪伴制度与“五走进”活动让关怀无死角,医院绿色通道等社会支持系统,则为学生健康保驾护航。

个性化守护:唤醒成长力量

对远离家乡的西藏学子而言,初到广东面临的不仅是气候与饮食的差异,更有文化隔阂与学习基础的鸿沟。2022届毕业生丹增央珍的蜕变,正是学校个性化帮扶的生动缩影。

刚入学时,陌生的城市风貌、不同的生活习惯、略显隔阂的语言氛围,让内敛的丹增央珍总躲在课堂角落。“眼神里藏着对知识的渴望,却难掩因文化基础薄弱而跟不上教学节奏的焦虑。”她回忆道。班主任第一个向她伸出援手,利用课余时间和她谈心,了解她的家乡生活、兴趣爱好和学习难题。为了让她找到归属感,老师鼓励她加入学校的藏文化学社,在这里,乡音消解了隔阂,她更成了藏文化的传播者。

2022届毕业生丹增央珍(左)在校期间。通讯员 供图

最让她难忘的是老师提议让她主持学校文化晚会——“我从来没主持过,怕搞砸!”连连摆手的她,在老师“你很优秀,只是缺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的鼓励下,身着漂亮藏装站上舞台,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这次经历,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她自信的大门。

生活上,学校精心安排的本地结对家庭,把她当作亲生女儿一样关心她的生活起居:周末接她回家,做她爱吃的家常菜,带她逛公园、看电影、体验中山的民俗活动。学习上,党员老师利用晚自习补课,量身定制辅导计划,成绩优异的本地同学与她结伴自习、分享技巧。“中山是我的第二个家,感恩祖国给予我宝贵的机会,让我能接触到如此优质的教育资源,收获真挚的友谊。”如今就读于北京市国际关系学院的丹增央珍满怀感恩,高中三年不仅收获了优异成绩,更学会了自信、勇敢、感恩与担当。

“高一时,文化的差异与基础的薄弱,曾令我一度陷入迷茫,同学们流利的方言和别样的面孔也令我倍感隔阂。”2022届学生巴桑目前在吉林大学读本科,他回忆道,但老师们的坚守与关爱,很快驱散了他的不安。

最让巴桑感动的是老师们假期里的坚守——即便周末,老师也坚持到校辅导复习、全程陪伴。他清晰记得一个周六,班主任唐满意老师骑着电动车匆匆赶来,身后跟着年幼的孩子,怀里还抱着一大摞复习资料。

“看着他走路匆匆又小心翼翼的模样,我瞬间红了眼眶。原来老师兼顾家庭的同时,从未放下对我们的牵挂。”

学习之外,生活中的关照更似春雨润物。巴桑曾因水土不服患上罕见皮肤病,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急得团团转,担任西藏班专职班主任10余年的唐满意,每天带他往返医院换药,还默默垫付了所有费用。这份父亲般的温暖,让远离家乡的巴桑倍感安心。

多彩活动织就民族团结纽带

市实验中学西藏部副主任蔡玲玲介绍,市实验中学与社区共建“粤菜师傅小学堂”,组织“中国心・藏粤情・中山行”秋令营,开展科技实践、粤语音乐、非遗体验等特色活动,让西藏学子感受岭南文化魅力的同时,成为藏文化的传播者。

“虽然远离家乡,但在学校总能感受到家的温暖,还能体验到不同的文化魅力。”来自那曲的索朗曲珍,在今年2月的藏历新年活动上,身着传统藏服与同伴玩得不亦乐乎。这正是中山市实验中学促进民族融合的日常写照。

实验中学西藏班学生参观詹园。通讯员 供图

今年国庆前夕,41名西藏林芝市工布江达县的藏族学生走进中山,参加“中国心・藏粤情・中山行”秋令营。一系列活动让两地青少年迅速拉近距离,结下深厚友谊。这种跨越千里的情谊,在中山市实验中学已延续23年。

2024年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朱煜烨,回想起在实验中学的时光仍十分怀念:“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少数民族重要传统节日,学校都会组织西藏班学生开展各种富有文化内涵的活动,一起吃早茶、包饺子、猜灯谜、野炊……不仅丰富了生活,更真切感受到了文化的多元与包容。”

“这份荣誉是肯定,更是继续前行的号角。”中山市实验中学党委书记杨荣浩表示,学校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持续擦亮西藏班办学品牌,为雪域高原培育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藏粤同心的育人故事继续书写新篇。

记者 杨健

◆编辑:吴玉珍◆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

文盾校对——用科技,守文字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