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频道
共倡文明新风!火炬开发区博凯社区创新志愿服务运营模式
发布时间:2024-01-16 来源:火炬开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博凯社区

博凯社区地处火炬开发区南部,占地10.9平方公里,辖凯茵新城、凯茵又一城、永怡聚豪园、保利林语花园、万科柏悦湾以及华鸿璟悦轩6个物业小区,现有常住人口2.5万人,居民年龄层次、知识水平、职业类型异质性高,人员流动性大、分布也较为分散,“根”文化不深厚。

近年来,博凯社区深入探索、创新思路,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亮点纷呈。特别是自今年9月被列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市级示范站以来,博凯社区以创新赋能基层治理,通过“组织共建、服务共创、结对共联、队伍共育、新风共倡”的“五共”工作机制,引导形成“随手志愿、人人志愿”的良好氛围,让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多起来、强起来、活起来,让基层治理更有力度、有速度、有温度。

微信截图_20240116151039.png

组织共建,构建文明实践治理格局

在推动社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博凯社区建立健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架构,不断探索和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博凯社区秉持“1+4+N”阵地体系建设思路,整合香山书房、港澳人士服务中心、党建文化广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场地资源,进一步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的建设。博凯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以宣传宣讲、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引导广泛各阶层、各职业、各年龄段居民群众了解志愿服务、自觉自愿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博凯社区采取“8+N”模式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为居民提供贴心服务。

服务共创,规范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为保证服务规范有序,记录真实准确,保障参与主体的权益和利益,提升志愿服务成效,社区健全志愿服务标准和日常管理制度,规范服务流程,使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规范化运行。梳理“活动策划注意事项清单”,每月召开活动统筹例会。通过化零为整,把各项活动集中归口组织管理,通过微信公众号以“党群服务中心”的名义统一出口,将分流变合流,确保活动统筹推进、全面落实、取得实效;做好活动信息管理。在志愿活动开始前,及时统计活动报名情况,确保各项工作效率有效提升。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时,原则上以“i志愿”等平台报名、签到、记录活动时长为主,辅以社区同步记录台账,使“平台+台账”实现登记备案双重保障和管理。

微信截图_20240116151016.png

结对共联,凝聚文明实践服务力量

深入开展与市直单位结对共建,引领各方力量、各方资源共建共治共享,建立“社区搭台、校企联动、群众受益”工作模式,开展更多贴近群众、惠及群众、造福群众的优质活动。截至目前,社区联合共建单位共开展长者饭堂、电影下乡、书画展、文艺汇演、青少年假期研学、篮球、乒乓球等文体竞赛、家庭教育公益课堂、心理沙盘分析、环境卫生整治等惠民志愿服务活动600余场次,来自社区文体队伍、辖区中小学、双联双助单位的志愿者累计2270人次先后参与,服务群众近4.15万人次。

队伍共育,推动文明实践提质增效

社区通过发挥居民各自特长,建立了博“译”志愿服务队、心灵帆船服务队和夕阳红服务队等专业性强、面向不同群体的特色志愿服务队伍,不断满足社区居民对志愿服务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其中,“心灵帆船”服务队创造性开展亲子关系培育上门服务,协助问题家庭重建与修复亲子关系。博“译”外语志愿服务队自成立以来便积极参与社区外籍人士各项服务工作,通过口译、笔译、现场活动协助等多种形式,帮助基层工作人员突破语言障碍为外国人提供社区优质的服务。“夕阳红”服务队开展常态化的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在社区的宣传和鼓励下,积极发挥特长、踊跃创作。今年,社区积极统筹,发挥夕阳红志愿服务队中离退休干部特长,创作出了禁毒主题舞蹈《生命之光》和文明主题快板《党群心连心文明绘博凯》等优秀作品。博凯社区搭建平台让老年人发挥余热,一展风采,博凯文体名片越擦越亮。

新风共倡,创新文明实践运行模式

为调动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社区不断完善志愿服务激励措施,探索了切实可行的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机制,针对居民需求提供实惠的“小奖励”,如实物兑换、优先获得社区场室使用权以及享受惠民活动等,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社区氛围,以“小积分”激发“大热情”。

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志愿服务者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博凯社区不断加强志愿队伍能力建设,通过定期开展专业培训和团建,帮助志愿者掌握理论宣讲、心理疏导、健康指导、矛盾纠纷化解等专业志愿服务技能,不断提升志愿服务规范化、专业化、科学化水平。博凯社区与群众心连心,携手共倡文明新风。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