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突发耳鸣成因复杂诊治当趁早
专家提醒:平时注意防护,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发布时间:2022-05-18 来源:中山日报

生活中经常有人会发生耳鸣,耳鸣需要治疗吗?患上耳鸣怎么办?如何预防耳鸣?近日,市人民医院相关专家对此进行了解答。

■耳鸣患病率为10%-15%

刘女士今年48岁,几年前出现耳鸣,起初只是左耳偶尔耳鸣,对生活影响并不大。她觉得可能是高血压导致的,也没有太重视。但是从去年年底开始,症状就逐渐加重,出现了双侧的耳鸣,呈持续性的电流声。到医院检查是神经性耳鸣,医生开了药,但是一点效果也没有。直到前些日子,症状再次加重,出现耳聋,听力也开始下降,开始头晕、失眠,她再次来到医院就诊。

据介绍,耳鸣是没有外界声源时所感知的声音,通常分为客观性耳鸣和主观性耳鸣。客观性耳鸣是指有真正的物理性声波振动存在,可被他人觉察或用仪器记录的耳鸣,主要有血管源性和肌源性。主观性耳鸣则指没有真正的物理性声波振动存在,无法被外人觉察或用仪器记录的耳鸣。临床上绝大多数耳鸣为主观性耳鸣。

为什么会产生耳鸣?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曾薇表示,耳鸣病因复杂,可以由听觉系统疾病引起,如外耳疾病,单纯的外耳道耵聍栓塞、外耳道炎等;中耳疾病,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耳硬化症及咽鼓管功能障碍等;内耳疾病如梅尼埃病、突发性耳聋、迷路炎等;还可以是颞骨解剖结构的异常、头颈部肿瘤等。除听觉系统疾病外,耳鸣也是与多种疾病相关的一种症状,如心血管疾病、代谢因素、药物因素、血液疾病、心理因素、创伤性因素等。

据介绍,耳鸣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听觉问题,人群中耳鸣的患病率为10%~15%,其中存在临床问题的占20%,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成人慢性耳鸣约0.5%~3%,我国大约有2亿人受到耳鸣影响。耳鸣非常常见,只有极少数的耳鸣,如听神经瘤、颈静脉瘤、外中耳癌等,临床处理相对棘手,需要有丰富手术经验的医生处理,但这类患者只占极少数,而绝大多数的耳鸣并不对人体造成危险,不必过分担忧。

曾薇医生表示,耳鸣为耳科常见症状之一,通常与听力下降伴随发生,但由于损伤频率或者程度问题,大部分人并未感知到,需要进行准确的临床评估,最基本的检查就是纯音测听和声导抗,目的是确定有无听力损失,损失的程度、范围以及损失的部位,从而帮助临床医师对耳鸣病因作出更好的判断。

■治疗耳鸣有效方法不多

耳鸣如何治疗?曾薇医生指出,耳鸣的病因错综复杂,治疗方法也各种各样,但真正确切有效的方法并不多。对于恼人的慢性耳鸣,医生致力于帮助患者应对耳鸣,而不是针对病因治疗耳鸣。诸多方法中,行为认知疗法和声治疗是国内外各种指南所推荐的,可以有效地减少耳鸣患者的痛苦。

据介绍,认知行为疗法就是通过矫正技术和手段改变患者不合理的认知观念,并时刻把认知矫正与行为矫正联系起来,努力在两者之间建立一种良性循环,取代原来存在的恶性循环,从而使原来的不良症状减轻、消失。声治疗通过声音刺激实现耳鸣适应,从而减轻耳鸣相关恼人症状。对于伴有听力下降的耳鸣患者,如老年性聋、爆震性聋,推荐听力损失处于助听器临界值的耳鸣患者首选助听器治疗,其可能作用包括补偿听力、放大背景音、逆转耳鸣有关皮层重组等。

■注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耳鸣的病因复杂,除与听觉系统疾病相关外,还与全身多种疾病相关,生活上需要注意防护,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曾薇医生建议,生活中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忌辛辣刺激、烟酒、浓茶、咖啡,多吃蔬菜水果,多吃富含锌、铁、钙、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少吃过冷、过热、油炸食品;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避免频繁掏耳,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耳机建议采用耳罩式,每次佩戴耳机的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保持情绪稳定,生活规律,保证睡眠,避免熬夜,避免多度劳累;避免接触噪音,避免耳毒性药物使用。若需在噪音环境下工作,需要佩戴耳机进行防护;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基础病患者,需积极治疗,并注意定期复查听力,以及时发现听力损失问题,及时治疗;若有突发的耳鸣、听力下降问题,谨记及早诊治,及早治疗。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