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春节期间各种“节日病”增多
医生提醒:节日期间要保持作息和饮食规律,避免身体健康受损
发布时间:2023-02-01 来源:中山日报

新春佳节是合家欢聚的日子,忙碌了一年的人们终于可以休息下来开心过年。但由于作息时间的改变,饮食不规律,加之过度疲劳透支,很多人在春节长假中导致身体健康受损,一些“节日病”随之出现。昨日,记者从市中医院急诊科了解到,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九,该院收治的“节日病”患者明显增多,马上要迎来元宵节了,医生提醒市民要注意预防“节日病”,愉快度过一个健康的节日。

活不规律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春节以来,天气反复,昼夜温差大,这种气候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脑梗塞等病症。除天气因素以外,人们在春节期间的日常生活规律被打破也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原因。很多人一放假就通宵上网娱乐,或长时间玩牌打麻将,生活不规律、情绪容易激动、过度兴奋。心脑血管疾病多数发生在年纪较大和有高血压病史的人身上。

市中医院急诊科医生林嘉豪表示,马上又要迎来元宵节了,建议大家节日期间要合理安排饮食,节日期间不要光顾着热闹,忘记休息。尤其是中老年人,必须保证充足的睡眠,适量运动,避免血脂升高。特别是心脑血管病患者要按时坚持服药,注意监测血压,避免意外发生。

据了解,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九,市中医院急诊科接诊胸痛病人11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5例,急性脑出血患者3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60例。

春节期间接诊20例急性酒精中毒患者

正月初二夜晚,陈先生在晚餐应酬后出现头晕乏力呕吐不停,后呕吐出深色的胃内容物,家人不放心便立刻带陈先生到市中医院急诊科。医生经询问家人,考虑患者为急性酒精中毒,立即予以安排监护,开通静脉通道,使用药物护胃、保护胃黏膜、促进酒精代谢。经治疗后患者症状得到缓解后回家休息。

“春节期间我们已经接诊酒精中毒患者20例。”林嘉豪表示,饮酒过量不但会出现急性酒精中毒,还可能导致肝损伤、高血压、心肌梗塞、中风等疾病。严重者会引起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医生提醒,醉酒后,要警惕患者的呕吐物,切记不要让其呕吐物回流到气管,以免发生窒息危险。建议对于说话滔滔不绝或喜怒不定的轻度中毒者,应马上趁其意识清醒时制止其继续饮酒,绝不要借此机会继续劝酒。如患者一般情况较好,对于不去医院的患者,最重要的是患者身边一定要有人看护,建议采取侧卧体位或俯卧位趴着,直至患者清醒为止,千万不要让其独睡,否则患者在睡眠时有可能因呕吐而发生窒息死亡。

暴饮暴食易诱发消化道疾病

逢年过节,美食当前,肠胃最容易遭罪。“如果节日期间进食大量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或者进食不规律、饱一顿饿一顿,就可能导致胆囊炎胆囊结石急性发作。另外,大量进食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或者饮酒会刺激胃肠黏膜,可能发生急性胰腺炎。”林嘉豪表示,多数患者表现为在上腹部发生剧烈而又持续的腹痛,多为钝痛、钻痛、刀割样痛,疼痛可放射至左腰背,伴有恶心,呕吐现象。特别是本身有胰腺炎病史的病人,如果怀疑有急性胰腺炎,应及早送医院治理。建议避免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切记不要暴饮暴食。每顿吃七成饱就够,少吃肉类、甜食和脂肪多的食物,适当多搭配粗粮主食蔬果以均衡饮食,不吃油炸食品,应按时定量就餐。

据了解,春节期间市中医院急诊科接诊急性腹痛病人400例,大部分为急性胃肠炎患者,但其中约有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有30例,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20例,消化道穿孔患者1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10例。

糖尿病患者要做好血糖监测

正月初四,李阿伯由家人带到医院就诊,家人说阿伯近三天胃口差吃不下东西,整个人头晕乏力,口干恶心,吃点东西就想吐。家里人担心他吃得少低血糖,就不敢像平常那样用胰岛素和降糖药,结果急诊就诊后查随机血糖提示,血糖非常高。接诊医生立即安排患者进入监护室,开通静脉通道、补液扩容、使用胰岛素降血糖,后续收住院进一步治疗。

“春节期间我们接诊12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林嘉豪表示,节日期间的作息容易被打乱,糖尿病患者可能没有按时服药,加上聚会时面对面喝酒、油腻肥厚食品多,吃得也比较多,血糖就会升高。这时,糖尿病的一种严重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就来了。对于糖尿病患者,节日期间一定要严格控制饮食及饮酒,坚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尽量选清淡的菜式。同时要做好血糖监测,不要擅自减少和停用药物,保持规律作息、健康饮食是极为重要的。

记者 周映夏 通讯员 黄琳

◆编辑:龙慧◆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