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市民全家人一起到市中医院做天灸。林燕英 摄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一年中最炎热潮湿三伏天即将到来,我市多家医院推出三伏天特色养生服务,用传统中医疗法为市民健康“蓄能”,满足了市民“冬病夏治”的养生保健需求。
■各医院开启“趁热打‘贴’”模式
今年的三伏天时间为7月20日至8月18日,共计30天。结合三伏天养生的特点,中医养生疗法从7月10日就开启养生护理项目的“伏前灸”,此后每隔10天续做一次天灸,直到三伏天结束。记者通过走访发现,7月10日起,我市多家医院趁热打“贴”——火热开展“伏前灸”。
中山市博爱医院推出适合妇女儿童的三伏天灸,总疗程共5次。为提升养生效果,该医院还提供三伏贴+妇幼中医特色护理,包括三伏贴+红炉拨筋灸疗、三伏贴+雷火灸、三伏贴+葫芦灸或气交灸和三伏贴+督脉灸。“三伏天阳气最盛,人体皮肤松弛、血液循环旺盛,这时通过穴位敷贴能让药物更好地渗透,激发体内阳气,对预防冬季虚寒性疾病、增强免疫力效果显著,尤其适合调理儿童体质。”博爱医院中医科主任孙靖若建议家长们选择三伏贴搭配中医疗法,帮助孩子增强体质。
中山市中医院多个科室也推出各种各样的三伏天中医特色项目,并于7月10日正式开展疗程中的“第1灸(贴)”,剩下的4次灸(贴)持续到8月19日完成。该医院的针灸科·推拿科推出火龙灸和雷火灸;老年病睡眠医学科推出结合拔罐与艾灸的中医疗法温阳罐;脾胃病科推出穴位贴敷+耳部耳穴特色刮痧或腹部热奄包;还有呼吸科、康复科等都推出疗效显著的特色项目,助力市民三伏天调理养生。“三伏天阳气最盛,顺时治疗,采用天灸和温阳罐等温补阳气,对健康大有裨益。”市中医院主任医师孟繁甦介绍,温阳罐通过上方艾灸温热穴位,下方拔罐吸附湿寒,实现“补阳+排寒”双重效果。刚做完温阳罐熊女士,脸上带着轻松的笑容说:“做完之后全身暖乎乎的,就像晒了太阳一样舒服。整个人轻快不少,感觉气血都‘活’过来了,关节活动也灵活了些。”
“三伏天灸利用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将特定的中药配方制成药丸子贴敷在特定的穴位上,起到提升免疫能力的作用。”市中医院副主任医师潘伟东介绍,今年的市中医院针灸科·推拿科的天灸药方有创新,备有化痰止咳平喘贴、温胃贴、活血化瘀止痛贴三种,供市民对症选用。
■镇街医院提供三伏天养生服务
除了市级医院,我市各镇街医院也纷纷开展三伏贴活动,为市民健康保驾护航。“现在不用扎堆挤大医院,在家门口的镇街医院就能享受到三伏天养生服务。”中山市人民医院南朗分院中医科主任戴倩雅介绍,该院每年约有300名市民参与三伏贴贴敷。
戴医生进一步解释,三伏贴基于“冬病夏治”理论,在全年最热的三伏天,通过在背部等穴位敷贴辛温祛痰的药物,以达到祛除肺中寒邪、补益人体阳气的效果。“不少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及消化道疾病患者反馈,贴敷后症状有所改善,因此第二年继续选择贴敷。”戴倩雅补充介绍。
然而,戴医生也提醒市民注意三伏贴的“雷区”:一是警惕非正规渠道的产品,部分药店或网店的三伏贴可能存在药物不正宗的问题,易引发身体不适;二是明确禁忌症,发热病人和孕妇不宜贴敷。此外,她特别建议,体虚者晒背以微微出汗为宜,脾胃虚弱人群应避免过食寒凉食物,以更好地配合三伏贴达到养生效果。
记者 林燕英 李鑫 实习生 蔡玉儿 通讯员 黄琳 何金钊
◆编辑:李靖◆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