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以学促行践初心,红马甲点亮就医路
发布时间:2025-07-18 来源: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

“阿姨,你要挂号是吗?不用急,我来帮你。”“检验科就在对面,我带你去。”……在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贴心服务患者的身影,已成为医院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自学习教育启动以来,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党委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通过党建引领、体系创新、服务延伸、长效机制等有力举措,构建起队伍专业化、服务标准化、场景精细化的常态化志愿服务体系,切实解决群众反映集中的诊疗流程不熟悉、等候时间长等实际问题,推动“四个万家”普遍直接联系群众活动落地见效,不断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

5.png

一、党建引领:以“四个万家”活动架起党群连心桥

医院党委将志愿服务作为践行学查改的重要载体,领导班子带头落实“红马甲周六行”机制,通过换位体验累计收集整改意见22条,推动信息系统优化等18项措施落地。这种“关键少数”示范机制,有效破解了以往志愿服务“散、弱、短”的困境,形成“党员带头-职工响应-社会参与”的协同格局。

6.png

二、体系创新:构建多元共治的志愿服务生态圈

在院党委引领下,医院建立起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的志愿服务体系。

队伍专业化。建立“1+4+N”组织架构(1个志愿总队、门诊导诊、自助机操作指导、特殊关爱、应急支援4类专项小组、N个社会联盟),整合银发志愿者、高校学生、小志愿者等340余人次力量,有效缩短缴费取药等待时间,改善就诊秩序,门诊满意度达95.5分,投诉率下降39%。

7.png

服务标准化。引入门诊“十个一”全流程服务体系,包括“一单指引”“一证优先”“一陪闭环”等标准化动作,使1.7万人次患者平均等候时间缩短40%。

场景精细化。针对老年人等特殊群体不会使用智能手机预约挂号等问题,通过开设老人就诊通道,每周七次常态化服务,累计惠及群众1700余人次。

三、服务延伸:打造移动的健康惠民阵地

突破医院物理边界,构建“三进三送”服务网络:

进社区:联合7大社区开展“中山六院周六行”,实现义诊-检查-转诊闭环服务,发现需转诊患者100余例。

进校园:创新“家长学堂+急救培训”模式,使受训民警成功实施猝死抢救,验证服务实效性。

进企业:通过中医药夜市等特色载体,将乳腺癌筛查等专业服务融入生活场景,累计服务3200余人次。

四、长效机制:铸就可持续发展的志愿品牌

以上率下:设立“领导班子志愿服务日”,将志愿服务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

整合资源:依托“中山六院周六行”“门诊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团委7队4号1组”等阵地,形成协同联动的工作合力。

制度保障: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兑换体系,将体检优惠等激励措施与交通补贴、餐补形成组合拳。

能力建设:开发“沟通礼仪-急救技能-健康科普”三维培训课程,通过情景模拟提升志愿者共情能力,打造一支“留得住、干得好”的专业化志愿队伍。

8.png

下一步,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将进一步巩固现有成果,探索建立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志愿服务运行机制,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更深入地倾听患者心声,敏锐捕捉诊疗流程中的新堵点、新诉求,及时发现并协助化解患者在就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急难愁盼”。将志愿服务的触角延伸到预检分诊、诊间引导、检查陪护、健康宣教、心理抚慰等更精细的环节,提供更贴心、更专业、更有温度的精准帮扶。让志愿服务的“暖流”持续浸润医院每个角落,成为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不可或缺的“稳定器”。

◆编辑:李靖◆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