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岁的李女士(化名)初尝为人母的喜悦不久,却被一场“轻微意外”击倒。近日,李女士突感腰背剧烈疼痛,活动严重受限,随即到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就诊。
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胸12、腰5椎体发生压缩性骨折,骨骼脆弱程度远超预期。
最终确诊为“产后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一种虽不常见却后果严重的产后并发症,常悄无声息地侵蚀骨骼强度。
面对患者复杂病情(多节段骨折、年轻患者、哺乳期需求),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团队制定了周全方案:
快速稳定
首先通过严格卧床休息、专业支具外固定,为骨折椎体创造稳定愈合环境,有效缓解剧痛。
骨量攻坚
1.同步启动强化抗骨质疏松治疗:规范使用促骨形成药物,加速骨折愈合。
2.科学指导钙剂与活性维生素D高效补充,夯实骨骼基础。
3.个性化营养与运动方案,双管齐下提升骨骼健康。
功能重塑
疼痛缓解后,我院康复团队介入,指导安全、渐进的功能锻炼,逐步恢复脊柱活动能力与核心肌力。
影像学复查显示:椎体形态稳定,骨折线消失
如今,患者已告别困扰已久的腰背剧痛,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医生提醒:
产后妈妈不可忽视骨骼健康,怀孕与哺乳期是女性骨量的“高危窗口期”。
胎儿需求剧增:孕期大量钙质供给胎儿,若储备不足则埋下隐患。
激素剧烈波动:产后雌激素骤降,严重抑制骨形成,加速流失。
哺乳持续消耗:母乳分泌每日可消耗母体200-400mg钙质,加剧骨骼负担。
疏忽酿成危机:常规产检常忽略骨密度筛查,导致问题隐匿发展。
产后妈妈如何预防
高危筛查:如有长期腰痛、身高变矮、轻微外伤后剧痛,务必及时骨科就诊,明确骨密度状况。
营养筑基:哺乳期保证每日1000-1300mg钙摄入(奶制品、深绿蔬菜、钙剂),并确保维生素D充足(日晒或补充剂)。
科学运动:在医生指导下,尽早进行散步、产后瑜伽等负重运动,刺激骨骼生长。
定期评估:高危人群(低钙饮食、缺乏运动、骨质疏松家族史),产后建议接受专业骨密度评估。
关注骨密度,筑牢生命支柱,是妈妈给孩子最长久的陪伴,也是对自己最负责的呵护。
◆编辑:吴玉珍◆二审:郑沛锋◆三审:赵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