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普通的咳嗽、感冒,竟让72岁的冼阿婆(化名)命悬一线。原本以为只是小病,谁料两天后病情急转直下——她在吃饭时突然剧烈呛咳,随即呼吸困难、口唇发紫、意识模糊,家属立即拨打急救电话,紧急送往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抢救。
到医院时,情况已万分危急:冼阿婆血氧饱和度骤降至60%(正常应高于95%),呼吸急促、神志不清,生命危在旦夕。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何平迅速评估病情,判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引发急性喉头水肿,导致气道严重阻塞,濒临窒息。
更棘手的是,由于喉部组织高度肿胀,常规气管插管无法实施。而大脑缺氧超过8至10分钟,便可能造成不可逆损伤。时间就是生命!
面对这场与死神的赛跑,呼吸内科团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紧急请ICU专家会诊。经多学科协作评估后,患者被迅速转入ICU,在严密监护下实施床边气管切开术。
在局麻下,医生于患者颈部气管处精准切开,迅速置入导管。随着第一口新鲜空气涌入肺部,冼阿婆的胸廓重新起伏,血氧逐渐回升,呼吸趋于平稳——一条被死神封锁的生命通道,终于被成功打通。
抢救成功只是第一步,康复之路同样艰辛。虽脱离生命危险,但冼阿婆仍带着气管套管、胃管、尿管,生活完全无法自理。家属焦急询问:“她这管子什么时候能拔?”
“救得活”是底线,“活得有质量”才是目标。呼吸内科团队随即为她量身定制了一套系统性肺康复计划。
18天后,冼阿婆不仅能自主进食、顺畅咳嗽,还能稳健行走,实现从卧床到独立活动的跨越。经全面评估,各项指标达标,医生宣布“可以拔管了!”
如今,冼阿婆已康复出院,家属专程送来锦旗,向医护人员表达深深谢意。
何平提醒:急性喉头水肿虽不常见,但起病急、进展快,尤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风险最高,短短数小时内即可引发窒息,致死率极高,堪称“喉头炸弹”。“感冒虽小,若出现声音嘶哑加重、吞咽困难、呼吸急促或夜间憋醒,务必及时就医,切勿轻视拖延。早识别、早干预,才能避免悲剧发生。”
记者 蔡伟强
◆编辑:吴玉珍◆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