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十年来从未重视,长出“拳头”大小痛风石,不仅破溃还有异味……
发布时间:2025-09-12 来源: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

51岁的陈叔(化名)

是中山本地人

十年前就已长出痛风石

但因酷爱海鲜、烧烤和啤酒

便从未重视

医生形象地比喻:

这十年,陈叔就像在给痛风石“施肥”

陈叔已有十余年痛风病史

在长出痛风石后缺乏重视

未进行规范治疗

形成了“疼了吃药、不疼不管”的错误模式

这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治疗方式,使尿酸长期处于失控状态,反复超标,尤其是多次检测尿酸值超过500μmol/L,为痛风石的形成提供了“温床”。

前往医院就诊时

陈叔右肘关节已严重变形

无法完全伸直

弯曲幅度极小

日常生活受到极大影响

更令人担忧的是,近20天来,陈叔右肘的痛风石出现破溃,流出如“豆腐渣”般的白色分泌物,伤口久不愈合,伴有异味,存在严重感染风险。

他辗转多家医院后,最终转诊至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肾脏与风湿免疫科。接诊医生通过详细问诊和影像学检查(CT)发现,其右肘部存在一个拳头大小的痛风石,最大径约15cm×9cm,部分已深入肌腱内部,与肱三头肌腱紧密融合,手术难度极大。

面对如此复杂的病情,科室迅速组织多学科会诊,制定周密手术方案。最终决定在臂丛麻醉下实施“右肘痛风石切除术”。手术由经验丰富的肾脏与风湿免疫科刘克宁医生操作主刀,历时1小时20分钟,过程精细而谨慎。

手术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医生完整剥离并切除了肌腱外部可见的痛风石组织;

第二步,采用专用刮匙,像“抽丝剥茧”一般,小心翼翼地清除附着在肌腱和关节腔内的残留结晶。

整个过程注重保护周围神经、血管及肌腱结构,力求在彻底清除病灶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肘关节功能。

术后,患者疼痛明显缓解,伤口愈合良好,手臂逐渐恢复活动能力。目前,他已能自如地伸直和弯曲肘部,生活质量显著提升,顺利康复出院。


然而

手术成功只是治疗的第一步

真正的挑战

在于术后管理与长期防控

术后,医生为患者制定了严格的尿酸控制目标:将血尿酸水平持续控制在360μmol/L以下,这是促进残余结晶溶解、防止新结石形成的关键阈值。

同时,生活方式的彻底改变必不可少。饮食上必须“划清红线”:严格限制高嘌呤食物,包括海鲜、动物内脏、浓肉汤、部分菌菇类以及啤酒等酒精饮品。

此外,规范用药同样不可忽视。痛风并非“止痛即可”的短期疾病,而是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代谢病。“疼了才吃药,不疼就停药”,这种错误做法会导致尿酸剧烈波动,反而加速结晶沉积,诱发更频繁的急性发作。

科普小课堂:什么是痛风石?

痛风石是痛风长期控制不佳的“标志性产物”,本质是尿酸结晶在关节及周围组织的长期沉积。当血液中尿酸浓度长期超过500μmol/L时,就像过饱和的盐水析出晶体,这些尿酸结晶会悄悄“扎根”在关节、肌腱等部位,从最初的小硬块逐渐长大,甚至像“树根”一样侵入关节深处,与肌腱紧紧融合,导致关节变形、活动受限(如无法弯曲、伸直),严重时还会出现破溃,增加感染风险。

从临床数据来看,痛风石的生长与“放任”密切相关:若尿酸长期超标却不规范治疗(如间断服药、擅自停药),或持续高嘌呤饮食(如大量吃海鲜、喝啤酒、吃动物内脏等),会加速结晶沉积,让“小石头”长成“大麻烦”。

医生提醒

痛风石的形成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干预、科学管理,才能避免它“缠上”关节。

◆编辑:吴玉珍◆二审:张耀文◆三审:周亚平

文盾校对——用科技,守文字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