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您的心脏起搏器已没电,请及时更换新的……
发布时间:2025-09-19 来源: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

“太感谢你们了,要是再晚一点,真不敢想象后果……”近日,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心内科同时收到了五面锦旗。

五面锦旗的背后,是一场因起搏器没电而引发的生死边缘之战。

心跳骤降深夜告急 

起搏器濒临“断电”

8月14日下午2时许,83岁的张爷爷(化名)因持续头晕、胸闷、心慌,被家属紧急送往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接诊医生迅速了解到,患者已有长达30年的“起搏依赖史”——早在30年前,他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首次在外院植入心脏起搏器,此后分别于2001年、2009年和2019年三次更换设备。由于心脏自身节律功能严重受损,患者完全依赖起搏器维持心跳。

然而,近年来未按医嘱进行规律随访,此次就诊时,患者体内的起搏器已接近电量耗尽。当晚凌晨2点,患者心率突然从原本的30-40次/分钟骤降至29次/分钟,最低时仅20余次/分钟,随时可能发生心脏骤停,危及生命。

面对这一危急情况,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心内科医护团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给予药物支持以提升心率,并备临时心脏起搏,将心率暂时稳定在40-50次/分钟,为后续手术争取宝贵时间。

“对于完全依赖起搏器的患者,一旦电池耗尽而未能及时更换,心脏将失去跳动动力,导致全身器官缺血缺氧,严重时可引发心脏骤停甚至猝死”。心内科护士长程玲强调,“患者如果能提前3个月来检查,完全可以避免如此危险的局面。”

四次手术史挑战重重 

医疗团队1小时完成更换

8月15日下午,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心内科为患者实施起搏器更换手术。由于这是患者第四次接受此类手术,同时患者对起搏器完全依赖,高龄又常伴有血管钙化问题,手术难度和风险显著增加,操作复杂且容错率极低。

手术团队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技术,沉着应对,精准操作,仅用不到1小时便顺利完成新起搏器的植入。

术后第二天,患者心率恢复至正常水平,已能下床活动,头晕、胸闷心慌等症状完全消失,身体状况明显好转。

心内科主任王猛介绍,此次为患者选用的是目前技术最先进、使用寿命最长的起搏器型号,预计可稳定工作8年。“这是根据他的年龄、健康状况和完全起搏依赖的特点量身定制的方案,旨在最大限度减少未来手术次数,提升生活质量。”

科普提醒:

起搏器不是“一装永逸” 定期随访至关重要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俗称“心脏司令部失灵”,是指心脏的天然起搏点——窦房结功能异常,无法正常发出电信号,导致心跳过慢甚至停跳,严重时可引发晕厥、心衰甚至猝死。植入心脏起搏器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然而,起搏器并非“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

起搏器电池寿命因个体差异而异,主要取决于患者对起搏器的依赖程度:完全依赖者耗电较快,通常3-5年需更换;部分依赖者则可能使用10-15年。

更重要的是,必须通过定期随访监测起搏器的工作状态和剩余电量。

医生建议: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应进行复查,之后每年至少随访一次。当电池接近“低电量”预警时,应提前3个月规划更换手术,以防突发断电风险。

此次成功救治向公众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植入起搏器只是治疗的开始,长期、规律的随访管理才是保障“心动力”、守护生命安全的关键。

◆编辑:吴玉珍◆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