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忍痛十年,双腿被压弯,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要注意
发布时间:2025-09-19 来源: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

“现在不用拐杖也能走了,脚不疼了,腿也直了,我还能下地种菜、带孙子!”65岁的李姨(化姓)站在家门前上,轻轻抬起右腿,脸上绽放出久违的笑容。这看似简单的动作,对她而言却是十余年疼痛煎熬后的重生……

一忍再忍,双腿被岁月压弯

李姨一生勤恳,年轻时挑水、插秧、砍柴,样样不落人后。可从十多年前开始,她的膝盖开始隐隐作痛,像被细针扎着,雨天尤甚。她以为是“年纪大了,累的”,便一直咬牙忍着,痛得厉害时就吃片止痛药。

“农村人,哪有那么多讲究?能走能干,就不是大事。”她总是这样说。可疼痛并未因她的忍耐而退却,反而逐年加重。

近两年,她的双腿渐渐向内弯成“O型”,走路时像踩在棉花上一瘸一拐,最后只能拄着拐杖,无奈之下,她来到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关节外科求助。

接诊的关节外科医生钱岳鹏看到患者X光片时,心头一沉:双膝关节软骨几乎磨尽,内侧间隙完全消失,下肢力线向内偏移达25度——这是典型的重度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若再拖下去,不仅无法行走,还可能引发心肺负担加重、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

精准手术,重塑行走希望

患者年过六旬,并伴有高血压,手术风险不容小觑。钱岳鹏团队没有急于动刀,而是量身定制了一套周密方案:分阶段进行双侧膝关节置换,先解决更严重的右侧。

术前,钱岳鹏团队利用三维建模技术,将她的膝关节“搬进电脑”,反复模拟截骨角度、假体匹配与力线重建。每一毫米的偏差,都可能影响患者术后能否平稳行走。

手术当天,钱岳鹏在患者右膝前划开一道切口,耐心细致一一清除磨损的软骨、增生的骨刺、病变的滑膜。随后,他手持精密器械,在股骨与胫骨间进行毫米级的截骨操作,借助术中导航系统,将原本向内扭曲25度的下肢力线,一点点拉回正常轨道。

微信图片_2025-09-19_101819_345.png

术前

微信图片_2025-09-19_101822_409.png

术后

“这就像修复一座歪斜的老桥,不仅要换掉腐朽的桥面,更要重新打牢地基,校准方向。”钱岳鹏说,“我们置换的不只是关节,更是患者未来十年的行走自由。”

历时1个多小时,人工膝关节稳稳植入,屈伸测试流畅自如。术后第二天,李姨在护士搀扶下颤巍巍站起,脚底第一次感受到久违的踏实。“我站住了!没用拐杖!”她眼眶瞬间红了。

一周后,李姨扶着助行器迈出了第一步;三个月后,右侧膝关节功能基本恢复,随即顺利完成了左侧置换。如今,她已能独自散步、买菜,甚至蹲下给菜地除草。

微信图片_2025-09-19_101832_152.png

医生提醒:疼痛非岁月勋章

对于李姨的病因,钱岳鹏推测是多年从事重体力劳动受压,加上绝经后的骨质疏松所致。

“很多像李姨这样的患者,把疼痛当作‘正常老化’,直到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才来就医。”钱岳鹏感慨道:“其实,关节疼痛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早发现、早干预,完全可能避免走到置换这一步。”

他提醒,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体重超标或有家族史的中老年人,一旦出现上下楼疼痛、晨僵、关节变形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编辑:吴玉珍◆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