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说的话转头就忘,煮饭忘记开火,前几天还因为找不到老花镜跟家人大发脾气。”提起母亲李阿姨的变化,女儿张女士满是心疼又无奈。
今年68岁的李阿姨(化名)退休前是一名教师,不仅知识储备丰富,性格也格外开朗。可近半年来,家人渐渐发现她变得“不对劲”,那些看似寻常的“老糊涂”瞬间,在医院检查后竟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即大家熟悉的老年痴呆。
“阿尔茨海默病不是简单的‘老糊涂’,而是一种会逐渐侵蚀记忆与认知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昨天,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精神障碍科住院医师黄秀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这类疾病早期症状隐匿,很多家庭会误以为是正常衰老,往往错过干预的最佳时机。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并非“突然降临”,而是生理老化、基因、生活方式等多因素长期叠加的结果。
“虽然目前阿尔茨海默病还无法完全治愈,但尽早发现、尽早诊断、尽早干预,规范诊治可延缓病情进展,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黄秀红表示,改善生活和饮食方式是预防痴呆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坚持规律运动:每日进行45-6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太极拳、快走、游泳、慢跑,可维持肌肉力量、提升身体协调性,同时降低肥胖、心血管疾病风险——这些疾病均会增加痴呆症患病概率。
严格戒烟:吸烟不仅会提高阿尔茨海默病风险,还会增加其他类型痴呆的发病可能,尤其晚年吸烟危害更显著,所谓“吸烟醒脑”并无科学依据,反而可能加速认知能力下降。
控制酒精摄入:酒精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而这类疾病是痴呆症的重要诱因。建议尽量不饮酒,若无法避免,需严格控制饮用量。
保持健康体重:从中年开始控制体重,将体重指数(BMI)维持在18.5-24区间,可降低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痴呆高危疾病的发生风险。
践行健康饮食:遵循低盐低脂原则,常吃蔬菜、鱼肉、坚果,既能预防心血管疾病与糖尿病,减少微小脑血管病变对大脑的损伤,也能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几率。
记者 杨健
◆编辑:吴玉珍◆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