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西部“镇能量”· 古镇 | 投资7亿!古镇人民医院新院区全面启用 
发布时间:2025-11-23 来源:中山+

“下车就是门诊,停车方便多了!”11月23日清晨8点,林女士快步走进中山市古镇人民医院新院区,眼前一亮——大厅通透、指引清晰,就医一路顺畅。当日,总投资7亿元,作为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及重大民生工程的古镇人民医院新院区,历经三年建设,全面启用,中山古镇及周边近50万居民迎来期盼已久的“健康礼”,彻底告别了旧院区“狭小、拥堵、停车难”的历史。

中山市古镇人民医院新院区外景。古镇宣办 供图

现场:“四个首创”打造智慧就医新体验

记者在新院区现场看到,门诊楼、医技楼、住院楼通过连廊无缝衔接,淡黄色的墙面搭配随处可见的绿植景观,让就医氛围格外温馨。10.6万㎡的建筑面积是旧院区的4倍,首期开放的500张床位中,涵盖单人间、双人间及四人间,每间病房均配备新风系统、直饮水和无障碍卫浴,推开窗户就能望见绿博园的自然景致。“我们在设计上兼顾医疗专业性与人文关怀,就是要让患者住院更舒心。”古镇人民医院院长尹刚接受采访时显得格外轻松。

医生在新院区坐诊。古镇宣办供图

作为中山首个装配式建筑医院、首个星级绿色医院、首个使用轨道物流医院和首个采用中心洁净供水医院,新院区的智慧化配置亮点十足。天花板上,34个轨道站点、47台智能小车不停穿梭,药品、标本、手术器械实现自动化传输,“替代了30%的人工配送,效率和精准度大幅提升”,医院基建办组长邹敦文介绍。全院铺设的中央洁净直饮水系统,水温恒控45℃,门诊、病房随处可直接饮用;百级、千级层流手术室搭配256排螺旋CT、DSA等先进设备,能独立开展复杂心脏、神经及肿瘤介入手术,真正实现“大病不出镇”。

新院区启用当日,古镇人民医院院长尹刚接受媒体采访。记者 夏亮红 摄影

尹刚透露,新院区按国家三级综合医院标准建设,锚定“三甲医院”目标,“未来5年,我们将借助医联体优势,推动管理、技术、服务全面升级,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省市级医疗服务”。

搬迁:晨雾中44名患者得到暖心转运

11月22日清晨,晨雾尚未散去,古镇人民医院旧院区就已忙碌起来。6时整,7辆救护车、1辆大巴车整齐列队,医护人员逐一核对患者信息、检查转运设备,一场精心筹备的患者转运工作正式启动。“为了这次搬迁,我们前后开展了6次演练,从危重病人急救预案到路线规划都反复打磨。”尹刚说。

古镇人民医院从旧院区向新院区转运患者。古镇宣办 供图

转运车队出发后,古镇交警铁骑全程开道护航,沿途交通有序疏导。针对33名重症患者,医院配备专属医护团队和急救设备,每辆救护车都提前规划最优路线;11名普通患者则乘坐舒适大巴,由医护人员全程陪同。“一路上护士都在关心我的情况,还帮我盖被子,特别贴心。”患者陈先生顺利抵达新病房后,对转运服务赞不绝口。

得益于周密部署,整个转运工作比原计划提前1个多小时完成,44名患者全部安全入住新院区。“从旧院的拥挤病房搬到这里,空间大了、环境好了,心里也踏实多了。”看着窗外的绿植,术后康复的梁女士接受记者采访时开心地说。

背景:医联体赋能终结“看病难停车难”

此次搬迁,是古镇人民医院回应群众期盼的民生答卷。记者了解到,原院区位于古镇东兴中路核心区域,作为全镇唯一的公立医院,多年来受限于占地面积小、基础设施陈旧,医疗用房严重不足,停车位仅有寥寥数十个,“看病停车难”成为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随着古镇及周边地区人口增长,旧院的服务能力已难以满足附近群众就医需求,整体搬迁迫在眉睫。

2022年8月,新院区正式开工建设。项目选址广佛江珠高速与中山西环高速之间,毗邻古镇绿博园,1500个停车位彻底解决停车难题,公交专线直达院区门口,交通十分便捷。更值得关注的是,为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去年6月古镇人民医院已与中山市人民医院组建紧密型医联体,实现管理同质化、资源共享化。同时,医院还牵手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等省级医院,邀请专家常态化坐诊,让群众无需远行就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

新院区配备了轨道物流智能系统。记者夏亮红 摄影

“新院区的启用,不仅是硬件设施的升级,更是医疗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尹刚表示,未来医院将以“三甲”标准为引领,持续深化医联体合作,优化智慧就医流程,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优质、更便捷、更有温度的医疗服务,为区域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出品】西部片区新闻联络处(古镇、横栏、大涌、沙溪)

记者 卢兴江 夏亮红

◆编辑:吴玉珍◆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