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第35届,中山慈善万人行善款支持的民生建设和公益项目超过110项
博爱之光照亮幸福中山
发布时间:2022-02-08 来源:中山日报

●开栏语:以“凝聚慈善力量 共建博爱中山”为主题的中山市2022年(第35届)慈善万人行(线上)活动如期而至。自1988年举行首届敬老万人行以来,30多年来,中山人延续慈善传统,传递博爱之光,营造浓厚的全民慈善氛围。即日起,本报开设“博爱之光——关注2022年中山慈善万人行”栏目,报道今年线上万人行活动的亮点,以及回顾30多年来中山慈善万人行给这座城市带来的变化。敬请关注。

“谢谢社会的爱心人士,没有大家的关心,这个春节估计我要挨冻。”家住小榄镇65岁的添叔是一名独居特困人员,祖上留下的老平房,门窗因不同程度破损而总是关不牢。社工走访发现后,立即为添叔申请了爱心基金的资助,在政府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开展适老化改造,为其申请公益饭堂的助餐服务。住上修葺一新的房子,吃上可口的饭菜,他心里美滋滋的。添叔生活的改变就来自去年慈善万人行的善款。而在中山,延续35个年头的中山慈善万人行支持超过110个民生建设和公益项目,数之不尽的中山人因此受益。

zsrb0208A02_003_01.jpg各镇街的万人行活动蓬勃发展。图为小榄“2018慈善万人行”活动场景。

特殊教育“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毕业于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林炽宏是一名“星星的孩子”,因其在钢琴上的天赋,被大家称为“钢琴王子”。他的表演曾被美国著名钢琴家、被誉为“现代肖邦”的凯文·科恩点赞。多年来,林炽宏多次代表中山的自闭症儿童在舞台上表演,为关注自闭症儿童多个公益项目“站台”。他用自己的努力告诉社会,残缺的孩子也能有自己的一片舞台。

“发现孩子们的特长并鼓励他们绽放生命之光,林炽宏的故事在我们学校还有很多。”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汤剑文回顾多年的教育生涯说到,如果博爱的中山人没有在1989年第二届中山慈善万人行中筹建石岐启智学校,实现了特殊教育从无到有,就没有今天中山市特殊教育的成绩。

汤剑文出生于1969年,他动情地回忆说,在幼时成长的年代,中山的特殊教育还是一片空白,身边不少残缺的孩子往往被家长锁在家里,没有受教育的权利。1989年,改革开放刚富起来的中山人就关注到社会上的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从第二届中山慈善万人行活动善款中拨款,在市区方塔街开办石岐启智学校,是中山市第一所专为残疾学龄儿童开设的特殊教育学校。30多年来,经过两次搬迁,目前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占地面积近50亩,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有55个班713名学生。学校不断研究拓新教学模式,特殊孩子在这里可以享受12年义务教育,得到最大化、最优化的发展。

爱心种子播撒到每个镇街

创办石岐启智学校、创办中山市红十字血站、建设一中高中部、建设中山市博爱医院……1988年-1996年,每年中山慈善万人行集中建设一项民生工程。自1997年各镇区(街)成立红十字会后,各镇街的万人行活动发展更加蓬勃,捐款金额不断上升,至今已经参与到各镇街110多项人道救助和公益项目的援建。

小榄镇红十字会秘书长何圣棕告诉记者,过去的2021年小榄镇慈善万人行活动用于扩充“和祥”慈善基金和筹建花城中学。其中“和祥”慈善基金重点围绕困难家庭老年人,为其提供包含上门送餐服务、上门医疗服务、适老化改造服务、长者学堂服务、长者志愿服务队建设支持、扩建北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提供养老日托服务等高质量的居家养老服务,许多像添叔这样的独居困难老人在社区就能享受贴心服务。“在热心企业广东建华管桩有限公司捐资3000万元成立该基金后,2021年,我们通过慈善万人行再次动员社会爱心,集腋成裘,让敬老爱老的慈善文化更加蔚然成风,扩大万人行的影响力。”何圣棕说,得益于社会各界支持,该项目进展良好。2022年,小榄慈善万人行的善款用途是“成立教育发展基金,助力新小榄教育均衡发展”,目前已经得到很多爱心市民和爱心企业的关注和捐款。

让每一分善款都晒得到阳光

“只有建立健全管理监督工作体制,确保公开透明,提高公信力,才能促进红十字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山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缪美兰表示。近年来,中山市红十字会不断加强中山慈善万人行、抗击新冠疫情捐款等重大款物收支的管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等对捐赠财产进行管理使用,聘请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专项审计,利用“博爱中山”微信公众号、中山市红十字会官网进行善款公示。“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确保市民的每一分的善款都晒得阳光,用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提升市民参与万人行活动积极性和认可度,继续擦亮中山慈善万人行这张靓丽名片。”缪美兰如是说。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