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近年来,随着社会大众对老年人的尊重,重阳节常常被大家称为“老人节”。老年人如何养老?养老机构如何满足老年人的健康和养老服务需求?日前,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老龄健康服务,不断提升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努力打造医养结合“中山高地”,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持续增强。
“医养结合”让长者安享晚年
10月20日上午,在三角镇敬老院一楼,76岁的杨姓老人正扶着助行器在走廊缓慢地行走,“我现在已经能走几百米远了,比起在家里长期卧床好多了。”老人的脸上是掩饰不住的高兴。

杨姓老人是三角镇东南村人,今年2月初在家中摔伤致左股骨骨折,在医院进行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后,术后恢复良好。但出院回家后,老人因长期卧床,加上本身有脊柱后突,形成严重的背部压疮。老人的子女都在上班,平时没有很多时间照顾老人,也不懂专业的护理技术,了解到三角镇敬老院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后,家人于今年8月初把老人送进来,“老人进来时,背后压疮烂了一大块,我们的医护人员每天给他进行压疮清创护理,很快创面好转。”该敬老院相关负责人胡言芳说,养老院护理员精心指导老人术后康复锻炼,经过三角医院骨科持续多次的康复指导,以及护理员的悉心照料,老人目前恢复情况理想,未见远期并发症发生,现在可在助行器帮助下自行下地行走。既达到术后康复的效果,也减少住院带来的费用负担,同时提高生活质量。
103岁的刘阿婆是该敬老院最年长的老人,是香港籍人士。老人的儿子在三角镇办企业,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多年前就把她送到三角镇敬老院,至今已经13年。“儿子每个星期都会接我出去喝早茶,在这里生活就像在家里一样自在、幸福。”见到护理员走进房间,老人就拉着她的手说个不停。

据介绍,三角镇敬老院现在住了69位老人,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有20多个。每天,院内的护理员都会带着老人出去晒太阳、做游戏或者唱歌,还会经常陪着他们聊天,并将老人锻炼、生活的照片和视频发给家属。因为良好的环境和服务,除了本镇和周边镇街的老人,三角镇敬老院还吸引了3位港澳籍老人入住。
充分利用“一墙之隔”优势
老人就医可走“绿色通道”
今年2月份,经三角镇政府委托,由三角医院托管三角镇敬老院,共同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在提供更加优质养老服务的基础上,引入适老健康项目,实现老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我们要打造一所集医疗、康复、养老于一体的养老服务机构。”三角医院院长潘銮昭表示,托管后,医院委派高资历医护骨干在敬老院驻点办公,组建专科服务队伍,开展每周2次的医生、护士联合大查房,利用仅一墙之隔的便利条件,开通绿色通道救治,同时为术后老人提供康复训练指导,并定期随访。
“每天我们会安排一个医生和一名护士过来查房,有特殊情况医护人员会随叫随到。”潘銮昭介绍,会诊、拿药均由医生和护理员“跑腿”,如果有老人需要做身体检查,也有护理员负责护送,让老人就医更加便利。
“我们将逐步建立健全医养结合联系制度,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的联系,为养老机构内老年人开通预约就诊、应急救治绿色通道,提供及时的医疗问诊、保健咨询、预约就诊、急诊急救等服务。”潘銮昭表示,接下来,医院计划在敬老院建设老人娱乐活动中心及康复训练中心,同时拟通过安装智能化养老设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打造智能信息化养老平台,通过健康数据的实时监测以及合理分析,实现以医养机构为中心,把服务延伸到居家养老,拓展医养机构养老范围,实现医养结合智慧化。
医中有养、养中有医
打造医养结合“中山高地”
近年来,中山倾力做好医养结合工作,从打造“三融合”(即医防融合、医养融合、康养融合)医养结合新局面着手,不断提升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努力打造医养结合“中山高地”。此外,我市不断健全医养结合法规制度,先后出台了《中山市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实施方案》《中山市提升基础医疗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能力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形成政府主导推动、职能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构建系统性、普惠性、便民化的医养结合政策发展体系。
不仅如此,我市完善政策制度,提高医养结合服务的财政保障力度,通过制定方案和办法,进一步扩大特定老年人家庭病床的受惠群体,从原来5类扩大到8类。本着“兜底线,应建尽建”的原则,截至2023年9月实际建床数为287张。
中山还加大医养结合人才培养力度化,积极开展医养结合实用型人才培训,提高医养结合从业人员岗位技能。市卫生健康局副局长欧阳刚劲表示,鼓励有条件的医学院校、行业组织开展医养产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和康复医疗服务及康复治疗技术规范化培训,不断提高我市医养结合人员的专业水平。
“三角镇敬老院是今年新增的1家医养结合机构,目前我市共有10家医养结合机构。”欧阳刚劲介绍,我市10家医养结合机构坚持结合镇街资源、老龄人口规模等实际,不断探索和完善医养结合工作模式。接下来还将按照中山市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积极推动建设小榄失能老年人评估服务中心各项准备工作,做好全市老年人健康体检方案的制定和人员培训工作。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黄廉捷 三审 吴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