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揭牌
发布时间:2025-07-04 来源:中山+

7月4日,中山市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这一重要举措标志着中山市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

7月4日,中山市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记者 付陈陈 摄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核心动力。随着深中通道建成通车,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加速,中山迎来了科技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此次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成立,正是中山市委、市政府立足全局、主动作为的重要布局。

作为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的关键载体,该中心已承接市科技局下放的创新创业大赛、技术经理人培育、科技项目验收、科技政策宣贯及企业创新服务等核心业务。未来,中心将进一步聚焦科技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分析、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职能,重点围绕中山布局的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与未来产业,在产业创新发展研究、企业转型升级赋能、AI深度应用等领域提供全周期服务。

“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将成为推动全市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新式’‘新型’‘新质’载体,在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中展现更大作为。”中山市科技局局长施焕东表示,中心将立足“做精做实科技和产业创新服务”本业,发挥“亮点思维”,多加思索、多作探究、多培植亮点,努力打造具有中山科技特色和中心优势的工作品牌。

近年来,中山以科技创新为引擎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实践已成效初显:自2022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首次突破百亿元后,2023年再创新高——全市企业R&D经费支出达116.43亿元,同比增长22.7%,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持续强化;围绕现代产业集群“十大舰队”,2022年至2024年,累计实施重大科技专项65项、揭榜挂帅项目12项,立项经费超1.5亿元,重点扶持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厚植产业根基;通过“放管服”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修订出台10余项科技政策,大幅降低科研活动干扰,以政策“松绑”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加速高端创新资源汇聚。

接下来,中山将持续聚焦科技研发投入增长、科技型企业梯队培育、高端人才引育、科技创新平台提质等重点领域,深入实施“青苗”“青松”“青葱”等行动计划,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之城”。

从平台搭建到机制创新,从产业赋能到生态培育,中山市正以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成立为新起点,书写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编辑  侯海影  二审  王欣琳  三审  苏小红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