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工会五年工作结硕果,职工满意度持续提升
发布时间:2025-08-14 来源:中山+

8月14日,中山市工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暨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表彰大会在市会议中心召开,回顾了过去五年各项重点工作及成果。

8月14日,中山市工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回顾了过去五年各项重点工作及成果。记者 王云 摄

这五年里,中山市工会系统各项重点工作获上级批示肯定19次,连续多年被省总评为基层组织建设、职工服务阵地建设、工会工作创新一等奖,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广东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荣誉、奖项109项。通过充分发挥政治引领、组织建设和阵地服务优势,中山工会赢得职工群众广泛好评,有效助推中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劳模工匠入企解难题
经费返还添福利

谈及市总工会近年来的创新举措为企业发展带来什么帮助,大会代表、武藏精密汽车零部件(中山)有限公司总务科系长、工会专职副主席曹宁深有感触:“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山市总工会联合深圳市总工会开展的‘劳模工匠助企’行动第一站就来到我们公司。”

作为传统燃油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武藏精密一直面临设备能耗高、成本压力大的问题。劳模专家团队经过实地考察,提出了光伏发电的解决方案。如今,该公司在厂区全面铺设了光伏设备,有效降低了能耗成本,实现了显著的降本增效。

截至目前,“劳模工匠助企行”行动已组建服务队24支,惠及企业1216家,激发企业经济效益7395.5万元。

大会代表、中山康方生物医药有限公司HR专员黄婉红表示切实感受到了工会经费返还为企业氛围带来的变化。她说,有了经费支持,公司活动更多元化了。不仅保留了原有的篮球、羽毛球等项目,还新增了歌唱比赛、健康讲座等新形式,让职工的业余生活更加精彩。“这些变化提高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也增强了我们对企业的归属感。”

五年来,市总工会本级向镇街总工会和企业基层工会下拨工作经费约1.19亿元;落实企业减负政策,返还小微企业等工会经费约2.87亿元,惠及企业2336家。同时,实施困难职工精准服务“三个百分百”,累计发放慰问金1748.08万元,帮扶困难职工10726人次。

搭建职工才华展示舞台
多元培训育人才

“我特别感谢市总工会这五年来搭建的技能展示平台,让广大一线职工有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大会代表、广东省劳动模范、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专任教师陈正民表示,他将继续挖掘更多年轻工匠,特别是要推动传统工艺与数字化设备的深度融合,为产业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五年来,中山市总工会通过“香山工匠杯”等千余场技能竞赛,覆盖职工超百万,培育“香山工匠”81人;投入847万元实施数字素养提升等专项计划,帮助6520名职工实现学历技能双提升;开展数字工匠等特色培训545场,惠及5.75万人次。首届劳模工匠创新成果展吸引19.5万人次观摩106个创新项目。

在此背景下,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44.93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0.99万人,占比从28%提升至37%。

暖心服务护航新业态
万名职工有“娘家”

“从衣食住行到子女养育,工会都给予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大会代表、广东省先进女职工、中山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工会主席邓晓燕说,工会不仅定期举办送清凉活动,还设立了专门的法律咨询点,让新业态劳动者随时都能获得专业法律指导。职业培训方面也有创新举措,“上个月我们就有快递小哥参加了工会组织的无人机操作免费培训并取得证书。”

五年来,市总工会不断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建成新业态基层工会169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6.77万人;新业态行业工会代表制试点26家,工会代表达186人。同时用心打造“四季送”等工会服务品牌,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六送”专项行动;积极推进职工服务阵地建设,建成户外劳动者工会爱心驿站151家。

此外,邓晓燕建议,可增加流动体检点、完善户外驿站功能并加强心理疏导服务,便于户外工作者及时找到休息点和医疗服务站,感受更多关怀。

深化改革建设
更高质量服务职工群众

下一个五年,中山工会系统将围绕市委中心任务,不断深化工会改革建设,推出系列务实举措团结引领职工群众。

在思想引领方面,将创新打造“劳模工匠+思政讲师+工会干部”宣讲团,推出“香山工人大思政课”特色品牌,通过职工书屋、新媒体等平台开展“网聚正能量”系列活动,同时完善廉政防控机制,落实“四下基层”工作制度,切实解决职工实际困难。

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方面,将启动“工匠学院”三年培育计划,重点培养“香山工匠”和“数智工匠”等高技能人才。创新开展市镇联动的劳动竞赛体系,确保年办赛超百场,覆盖光电、新能源等重点产业40万名职工。同步组建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引导劳模深度参与“百千万工程”,推进“非公企业建会三年行动”,重点突破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工作。

同时着力构建“双核心+多站点”服务网络,全面升级市职工服务中心和工人文化宫功能布局,优化工会驿站等便民服务点。持续做优“四季送”、职工互助保障等传统品牌,创新发展心理健康服务、职工疗休养等特色项目,重点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推动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智能化升级改造。


编辑  张英  二审  朱晖  三审  岳才瑛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