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暖民心丨从“小破屋”搬进“暖心房”,小榄镇纪委助力困难群众圆“安居梦”
发布时间:2025-09-19 来源:中山+

9月15日上午,阳光明媚,梁阿姨站在自家新建的房屋前,与街坊们高兴地唠着家常。新居窗明几净,与之前墙体开裂的危房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一显著变化,得益于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期间,中山市纪委监委对全市困难家庭住房安全保障问题进行专项监督。随着这一民生实事项目在全市范围铺开,上百户住房困难群众陆续告别“老破小”、喜圆“安居梦”。

住有所居是人民美好生活的基石。2024年以来,小榄镇纪委认真落实市纪委监委工作部署,将危房改造作为监督的“重中之重”,推动职能部门全面排查危房情况,对全镇低收入家庭、特困供养人员等困难群体开展全覆盖走访,共发现十余户群众存在住房安全隐患。在镇纪委的持续督办和职能部门的全力推进下,全镇共完成困难群众危房整改11户,包括拆旧建新4户、加固修缮3户、转移安置4户,成功让11个家庭告别小破危房,圆了“安居梦”。

监督“亮剑”
攻克危房改造难题

在困难群众中,小榄镇埒西一社区低保家庭梁阿姨家的情况无疑最为揪心。2024年6月,在小榄镇纪委的督促下,小榄镇城建部门和埒西一社区工作人员到梁阿姨家查看房屋情况,发现房屋年久失修,墙体开裂沉降。该房屋被评估为C级危房。梁阿姨无奈表示:“一到台风暴雨天,一家人就胆战心惊,担心房子不安全,想建新房却只是一种奢望。”

埒西一社区梁阿姨原来居住的旧房。 通讯员供图

原来,梁阿姨的丈夫和孩子因为车祸和疾病陆续失去经济来源,建房资金是一大“拦路虎”。梁阿姨家与其兄弟的房屋相邻,由于历史原因,两间房屋的土地权属和界址模糊不清,成了房屋改造“难点”。该处房屋还位于狭窄巷弄内,车辆无法进入,建材运输难、人力成本高,施工单位纷纷打起了退堂鼓。

“得知梁阿姨家的危房改造工作停滞不前,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小榄镇纪委工作人员说道。小榄镇纪委充分发挥监督保障作用,督促小榄镇城市建设和管理局、公共服务办公室、埒西一社区组成攻坚工作组,多次召开工作协调会,研究讨论产权历史遗留问题、规划审批难点和资金保障措施,着力打通梁阿姨危房改造的难点、堵点。

协同合作
跑出改造“加速度”

小榄镇纪委工作人员介绍,在多方协同配合下,经过近两个月的努力,梁阿姨与其亲属终于完成产权协商事宜,为后续办理房屋继承手续和规划报建扫清了第一重障碍。同时,小榄镇纪委立即督促相关部门加速审批流程,用2个月的时间先后完成了宅基地核准、规划调整、产权变更登记、方案设计、施工报建等手续,真正跑出了为民办事的“加速度”。

面对改造资金这一“拦路虎”,在小榄镇纪委的指导下,由小榄镇城建部门统筹协调,顺利补上了近20万元的资金缺口,解决了梁阿姨一家的燃眉之急。

埒西一社区负责人介绍:“为了破解建材运输难题,社区联系了多家施工单位沟通改造工程,研究解决方案,最终打出‘乡情牌’说服本地施工企业承接,采用小型车辆分段运输、人工搬运的方式完成建材配送,确保了改造工程顺利推进。”

历时约一年,2025年8月1日,梁阿姨一家终于搬进了新家,她激动万分,“住进新房子,台风天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我们真是生在了好时代,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们!”眼下,社区工作人员正在积极帮助梁阿姨的儿子推荐工作,争取让他们“安居”又“乐业”。

梁阿姨家重建的新房。通讯员供图

贴心监督
全方位保障群众安居

2024年以来,小榄镇纪委实地查看危房11间,协调分管镇领导先后2次深入困难群众家中现场办公,推动城建、民政等部门召开协调推进会4次,一屋一档建立详细台账,一户一策量身定制改造方案,最大限度满足困难群众对住房的差异化需求。

胜龙村吴大爷原来居住的星铁棚。通讯员供图

吴大爷重建的新房。通讯员供图

梁阿姨等7户群众在房屋拆除重建或加固修缮期间,临时住所成了难题。小榄镇纪委要求埒西一等5个社区为困难群众安排临时住所,并承担相应租房费用共计3.44万元,保障困难群众平稳迁居。为缓解群众的资金压力,小榄镇纪委推动工作组通过“政企结对”的创新实践,发动爱心企业伸出援手,累计为5户家庭捐赠资金超20万元,并协调施工企业为3户家庭减免工程检测费用5.5万元。

部分群众出现反复修改房屋设计的情况,在小榄镇纪委的高位指导下,“以民心为己心”,小榄镇城建局工作人员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为7户群众调整修改设计图纸多达20余版。其中胜龙村梁奶奶一家耗时2个月确定了房屋结构设计,如今建成的房屋宽敞明亮,令梁奶奶十分满意。

胜龙村梁奶奶家重建的新房。 通讯员供图

群众的肯定是对纪检监察工作最大的激励。小榄镇纪委将牢固站稳人民立场,进一步用好群众点题机制,聚焦急难愁盼发挥监督保障作用,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编辑 曾淑花   二审 朱晖   三审 陈浩勤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