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电信诈骗犯罪”再度成为热词。这个最让老百姓挠头的犯罪行为,可以说是“顽疾中的顽疾”。
随着科技的发展,街头巷尾都是各类监控与“天眼”,偷车、抢盗等显性犯罪行为,可以说是无处遁形,变得日益减少,于是乎,那些藏在暗里,躲在背后的行当,譬如电信诈骗犯罪,变得日渐猖獗。
电信诈骗具有覆盖面广、隐蔽性强、涉案金额大等特点,让人防不胜防。从那些被曝光的案例看,不管是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还是身为知识精英的名校教师,或者是退休在家的老干部,都有人因电信诈骗遭受损失。事实证明,电信诈骗并非一些老百姓所以为的“小儿科”,骗子的手段非常狡猾,诈骗形式多样,层出不穷,每个人都有可能上当受骗。笔者觉得,要让电信诈骗犯罪变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还要打到“实”处,才能还老百姓一片干净,一片乐土。
一是形成全社会对其深恶痛绝、严防死守的“舆论效应”。譬如当年的醉驾问题,大抵如此。只要我们大家都来关注此事,各方面各阶层都集思广益,很多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各层面的宣传也要到位,让正面的引导“无孔不入”,深入人心,而不是流于形式,不断提高群众的警惕性。
二是在技术层面,联动机制要“时刻在线”。有别于传统诈骗方式,电信诈骗牵涉到社会的多个领域,也就意味着需要相关部门多管齐下进行治理。诈骗者正是利用了监管体制的漏洞,巧妙地躲开了一道道保护安全的警戒线,把诈骗的触角伸向普通人。
据了解,实施电信诈骗主要借助两条渠道,一是通信线路,二是银行网络。一般的过程大抵如此:骗子通过通信线路与事主联系,进行诱骗——事主受骗,把钱存入“安全账号”——骗子通过银行网络将钱快速提走,概莫能外。由于这两条渠道监管存在不足,犯罪成本低、收益大,极大诱发了犯罪,这也是电信诈骗屡打不绝的主要原因。虽然现实中也有很多困难,可是,只要从技术层面把控好,联动好,“时刻在线”,骗子还是很难如愿。
三是减少贪欲,才是电信诈骗犯罪分子彻底“偃旗息鼓”的最好方式。中国文字很形象,“贪”和“贫”,就多了那么一点。贪心,贪小便宜,贪快,贪方便……这些心理,正是这些骗子们屡试不爽的人性弱点,给了骗子们可乘之机!由贪至贫,也是一念之差,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减少贪欲,可以让自己“刀枪不入”。这一点,因人而异,操作难度比较大,但是,宣传教育非常重要,特别是在下一代的教育当中,要不断加强这方面的引导,让我们的孩子们从小就有这样的意识。
总之,打击电信诈骗犯罪,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政府部门、电信运营商、社会组织以及每个电信用户都需要参与进来,编织起严密的防范网络,时刻紧绷,时刻在线,让电信诈骗变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不再有可乘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