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大湾区,奋楫扬帆逐浪行
发布时间:2021-04-26 来源:人民网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和广东省珠三角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人口7200多万,是中国经济活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国际化水平领先的区域之一。如今,不到全国面积0.6%的粤港澳大湾区,创造了全国12%的GDP。

2020年10月14日,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深圳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引擎。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推动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促进人员、货物等各类要素高效便捷流动,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政府网站公开数据分析显示,2019年2月至今年4月,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已陆续出台231部涉粤港澳大湾区相关政策文件,构建起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效、快速发展的完备政策体系,为粤港澳三地突破差异、实现协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制保障,也为大湾区内部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强劲动力,显示出了“一国两制”的强大优势。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在“一国两制”框架内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进一步建立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关系,为港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港澳同胞到内地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为港澳发展注入新动能,拓展新空间,也能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今天的粤港澳大湾区,3地11城的多元立体交通网越积越密,城市间“一小时生活圈”正在形成。目前已开通城际铁路7条,在建城际铁路9条,以及今年计划开工的16个铁路项目中,城际铁路有11条等,越来越多的城际铁路汇入大湾区交通网。区域发展格局的重构和优势重塑,为发展带来新机遇,也为百姓带来更多便捷。

3地11城道路一连通,就能加速区域内科技创新要素流动,包括人流、资金流、数据流,特别是生物科技等产业发展需要的医疗和技术资源等。与此同时,也能吸引科研人才,特别是海外人才到大湾区落户,让这片热土成为逐梦者的乐园,也进一步夯实创新发展的人才基础。

世界银行曾有一份报告显示,全球经济总量中的60%来自港口海湾地带及其直接腹地。因此,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发展前景势必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导技术变革的领头羊。2020年,大湾区经济总量达到11.5万亿元,比2017年增加1.4万亿元;大湾区进入世界500强企业达21家,比2017年增加4家;广东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3万家,比2017年增加近2万家。既能携手同行,也能错位发展,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硕果累累。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港澳培育新优势、发挥新作用、实现新发展、作出新贡献的重大机遇。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湾区,接力改革开放,发挥优势、联动发展,在新征程上,定能勇立潮头,不断创造新的奇迹。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