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评论|以绣花功夫高标准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
发布时间:2023-03-22 来源:中山+

文明,是现代城市的底色。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市民文明素养和思想境界的提高,是城市走向更高层次文明最深厚的土壤,这离不开城市整体水平和综合竞争力的提高。如此,正确、深刻认识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这件事,才能真正通过这项行动助推城市行稳致远。

今年初,中山高规格召开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动员大会,向全社会发出总动员。市委书记郭文海强调,要站在统筹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高度,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以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为牵引,推动中山高质量发展、迈向现代化。这是中山市委向全市发出的动员令,提出了更高的目标,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必然是一场“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力行”的持久战。

2005年,中山成功入选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并连续六次荣膺该荣誉称号,擦亮“文明中山”金字招牌。但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中山在全国文明城市的测评中逐步从先进变为后进。一些问题与“文明”背道而驰,与“典范”格格不入,必须集中整治、系统施治。

市委发出动员令后,市文明委第一时间制定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1+10”行动方案,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围绕问题短板提出具体措施,推动各镇街针对硬件设施不到位、历史欠账较多、环境卫生“脏乱差”等问题进行整改。与此同时,围绕老旧小区、门户环境、交叉地带、农贸市场、背街小巷等周边管理薄弱问题,车辆乱停乱放、乱挂乱画乱贴乱建等现象,提出精细化管理要求。

全市上下闻令而动,掀起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热潮,让我们看到了许许多多不停歇的身影,辗转城市街道的每一个角落。市领导深入一线以身示范,党员干部志愿者俯下身子、亲力亲为……感受到市委、市政府的为民初心、争创决心后,不少居民群众纷纷加入志愿服务活动,撸起袖子就开干,一幅“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生动画面在中山徐徐展开。

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不仅仅是为了拿块牌子,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坚持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中山持续组织开展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3+1”专项实践活动,通过市容市貌环境提升专项行动、推进落实“门前三包”行动、交通专项整治行动以及“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大家谈”入户调查听取意见活动等,充分听取民声、汇聚民意,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同时,凝聚起全市上下共建共治共享强大合力,营造“人人有责、人人行动、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

经过多年的苦干实干、接续奋斗,中山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塑造了独特优势、取得了优异成绩,我们有信心、有底气,更有责任、有能力,更进一步、再攀新高,让“文明中山”的金字招牌成色更足、品牌更响。

尤其是过去一年,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凝心聚力、振奋信心的巨大作用,以“敢问路在何方”的坚定果敢、“斗罢艰险又出发”的顽强意志,日夜兼程、风雨无阻地奋斗,推动低效工业园改造、水污染治理、干部队伍转作风三大攻坚战打开新局面,经济社会发展不仅发生了脱胎换骨的系统重塑,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动力更加强劲,更为我们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坚定了信心决心、打下了坚实基础。

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

我们要用越来越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推进绣花一样的精细管理,呵护成风化人的共同愿望,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必定会建设出环境优美、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


编辑 蓝运良  二审 黄廉捷  三审 徐小江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