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南方观察|用四年时间回答一个问题,中山为什么
发布时间:2025-11-01 来源:南方+

“请教大家一个问题:在你们看来,怎么样的营商环境才是一流的营商环境?”

2025年11月1日,在第四届中山企业家日上,中山召开了一场专精特新百企座谈会。问出这句话的,是这场座谈会的主持人——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

作为一个制造业城市,中山对企业家的重视,近四年来尤为明显。自2022年设立企业家日以来,每年由市委书记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成为了这座城市的“传统”;而“如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也成为这个城市一直没有停止过的追问。

从“用地难”到推动“工改”、从“审批慢”到“拿地即动工”成常态,中山四年多来进行了由内而外的改革,把“对标湾区一流”“打造湾区一流”作为营商环境改革的切入口,为这座城市赢得了更多投资“信心票”。

如今,距离2021年10月25日郭文海首次主持的中山企业家座谈会时,开宗明义提出“无私高效服务企业家”已经过去4年时间。用一千四百多个日夜,中山以不断的追问、改革、实践回答同一个问题——

“企业家满意的营商环境,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一流的营商环境。”

一座城市的“答案”与“底气”

同样的会场,不一样的内涵。

参加今年企业家座谈会的企业中,有老面孔,也有新朋友——

与以往不同,今年尤其聚焦“专精特新”企业。

为何聚焦专精特新?这是中山的“答案”与“底气”。

中山的基因在制造,中山的底盘在“中小微”。专精特新企业,内核就是科技与创新。在交流过程中,无论是聚焦高分子材料研究和特种真空封装技术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太力集团,还是从事挠性覆铜板(FCCL)研制与生产的国有控股高新技术企业新高电子,抑或是专注金属3D打印设备研发与制造的汉邦激光,无不提到了创新研发的高比重投入。

专精特新,就是那片必须培育的“雨林”。它们体量不大,却是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命门”;它们名气不响,却是市场之中独门绝技的“隐冠”。

聚焦它们,就是聚焦创新的“种子”、未来的“乔木”。就是握住产业升级的“关键密钥”,锻造经济航船的“压舱之石”。

某种程度上说,聚焦专精特新,也是中山从“满天星辰”中培育“参天大树”、推动中山制造迈向中山“智”造的必由之路。

一份发往862家企业的《通知》

致敬企业家的形式有很多,中山的答案向来务实:谈问题、说诉求、提方案。

企业家座谈会,同样是现场办公会。

在第四届中山企业家日举行的企业家座谈会上,除了企业家代表,参会的还有中山各相关部门、镇街的负责人,以及银行的负责人。目的,就是及时收集、回应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如,现场有不少企业都提到了增资扩产的计划,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现场就当起了“推销员”“宣讲员”,给企业介绍低效工业园升级改造后的新园区。

会议开始前,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尹念红与企业家握手。

南方+记者还留意到,这次摆在桌上的会议资料只有三份:一份议程、一个《通知》、一封信。

一个《通知》,是《中共中山市委办公室 中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市镇两级领导联系服务专精特新企业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到一个要点:建立联系服务工作机制。

具体的做法,就是中山市镇两级挂点联系企业的领导干部,定期主动到企业走访,与企业建立双向联系,包括:

全力协助解决企业在项目建设、人才招引、用电用地、金融融资等方面的合理诉求;而且做到“有事必应、无事不扰”,做好企业发展的“服务员”。

这些都是中小微企业的堵点和痛点。有了更密切的联系,政企对话的渠道进一步开拓、提速,基层一线的情况也以更直接的方式直达案头。

据统计,中山市镇领导挂点服务的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一共有862家,平均每个镇街超过37家。

广东鑫光智能系统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服务好这些企业,也是寻找、培育“种子选手”的过程。从一个名不见传的企业练就独门绝技、成长为龙头企业、隐形冠军的故事,在明阳风电、联合光电等上市公司、行业领军身上已经得到印证。

而这样的故事,也将在862家专精特新企业中,得到不同形式的续写。

一个追问了四年的答案

“企业家们是中山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是中山的宝贵财富”。

这句话,来自中山专精特新百企座谈会上的一封信——《中共中山市委 中山市人民政府致全市企业家的一封信》。

这封信的主题,是“企业家日:以城之名致敬企业家”。信中提到,当前,中山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企业和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

这四年来,中山市委、市政府坚定带领全市上下“转作风、再出发、开新局”,把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改革的“头号工程”,强力推进。

审批流程得到极大压缩,中山向大湾区审批速度最快城市之一迈进。

2024年,中山实有经营主体总量同比增长6.57%,增速跃居珠三角地级市第一,为近两年来首次;净增经营主体近5万户,相当于每天新增136位“老板”。

如今,“投资湾区,选择中山”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创业者、投资者的认可。

然而,面对上百名专精特新企业家,郭文海还是再一次问出了那个老问题——

在大家看来,怎么样的营商环境才是一流的营商环境?

有企业代表说,让企业家“感到亲切、没有架子,企业家愿意交流”的政商关系,是好的营商环境;

也有企业家说,敢担责任、为企业负责的政府,是企业家期待的营商环境;

有企业负责人表示,能够做好“桥梁”角色、为企业搭建资源、营造人才吸引力的环境,是一流的营商环境……

图为中山市行政服务中心·。

“说一千、道一万,企业家满意的营商环境,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一流的营商环境。”听了大家的发言后,郭文海如是总结。

这是答案,更是新的考题。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几乎成了中山“上不封顶”的目标。在最后简洁的发言中,郭文海用三个关键词,指出了未来中山“政企同心”拼经济的方向。

第一个关键词,是“坚定营造”:“坚定营造让企业家满意的一流的营商环境,无私高效贴身服务企业。”从10月31日晚开始,中山全市全城亮灯致敬企业家,营造全市上下重商亲商爱商护商的文化。郭文海说,希望企业家坚定走科技创新之路,不断做大做强,坚定扛起中山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使命重任。

第二个关键词,是“做大做强”:“希望专精特新企业要坚定信心,坚守主业、坚持创新,加快做大做强。”据统计,在中山专精特新企业中,已经有10家企业成功上市,干劲十足。

第三个关键词,是“同舟共济”:“我们政企同心、同舟共济,共同扛起中山今年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郭文海说,越是困难越向前,越要坚持创新,越要抢抓机遇。

正如中山市市长尹念红所言,“大家需要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提供什么。”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仍是中山尚未画上句号的“企业家之问”。

营商环境,没有终极版本,只有持续迭代的追求。当原来越多“老朋友”增资扩产,越来越多“新朋友”从中山加入大湾区“朋友圈”,就是中山对这一问题的最好回答。

◆编辑:吴玉珍◆二审:江萍◆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