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频道
深读|第四届企业家日,中山为何将镜头给到“专精特新”?
发布时间:2025-11-01 来源:南方+

11月1日,中山迎来第四届企业家日。4年来,中山企业家日座谈会年年如约而至,弘扬传承亲商、重商、安商、护商传统,传递“政企同心谋发展”的城市态度。

知名企业、制造业科创强企、科创中小企业与“创二代”……每一年的中山企业家日,都有鲜明主题。今年,中山将镜头焦点给到了专精特新企业——全市百家优质专精特新企业代表,成为会场主角。

全场党政领导干部起立鼓掌,向全市企业家致敬。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十五五”时期擘画蓝图,勾勒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发展主线。2025年中山企业家日,强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着重宣扬了中山企业家精神中的进取一面: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什么是一流营商环境?企业家说了算,企业家满意的营商环境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一流的营商环境。”会上,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表示,要无私高效贴身服务企业;要营造全市上下重商亲商护商的文化,激发全市企业家发挥企业家精神,坚定走科技创新之路,不断做大做强,坚定扛起中山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使命重任。

蓬勃生长的城市土壤,才能滋养出同样蓬勃生长的企业;勇于探路的企业家精神,将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航向。在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动能转换阶段,中山政企同心,聚焦未来高质量发展目标,共同探索一条产业的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之路。

为什么是专精特新?

“首先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祝全市的企业家节日快乐!”座谈会刚开场,郭文海便提议,全场党政领导干部起立鼓掌,向全市企业家致敬。

2022年,中山人大常委会通过议案,决定每年11月1日为“中山企业家日”。座谈会上,郭文海回顾历年中山企业家日的主题:

2022年,首届中山企业家日,市委、市政府邀请老一辈企业家与大型骨干企业,一同致敬企业家精神;

2023年,第二届中山企业家日,中山聚焦科创型企业,重点推介制造业科技创新30强;

2024年,第三届中山企业家日,中山鼓励科技型企业、“创二代”企业家锐意进取,走好科技创新发展路。

今年,第四届中山企业家日,中山再次高规格举行第四届中山企业家日,邀请约百家专精特新企业出席。

中山为什么将镜头给到专精特新企业?

以中小为形,以精尖为魂,专精特新企业是从中小企业军团中脱颖而出的“优等生”和“潜力股”。

它们虽然在规模上属于中小企业,但在各自专注的细分领域,却是实力强劲的“隐形冠军”和“排头兵”。

中山有着培养专精特新企业的深厚土壤。截至目前,中山全市累计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58家。此外,截至2024年,中山已有省专精特新企业超860家。

日前,工信部发布第七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中山有19家入选,新认定数居全省第6位,连续两年创历史新高。

从宏观层面看,专精特新企业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从微观层面看,他们的发展力渗透进城市产业发展的每一寸肌理,深刻改变了城市气质。

会议开始前,中山市委书记郭文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尹念红与企业家握手。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在座谈会上,10家专精特新企业代表率先发言,介绍了公司发展历程、产品特色与发展宏图。

发言企业中有一个趋势:有多达3家企业在今年“扎堆”上市,改变了中山的上市公司版图——

3月18日,广东弘景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弘景光电”)在深交所上市,成为今年中山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企业,上市首日高开超210%。弘景光电主营产品是全景光学镜头及摄像模组。是中山光电产业的龙头之一。

5月19日,广东太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太力科技”)在深交所上市。太力科技专注于高分子材料研究和特种真空封装技术领域,其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接近30%。

10月10日,奥美森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奥美森”)在北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山首家登陆北交所的本土企业,使中山市境内上市公司总数增至30家。

他们的一朝勃发,成为中山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资本市场深度融合的生动注脚。

从“十年冷板凳”到“独领风骚”

“我们在全世界参展后发现,在防刺、抗尘、耐磨方面,没有比我们更好的材料技术。”座谈会上,太力科技副总裁饶志明表示,该公司产品已先后27次进入太空,深度参与中国空间站建设,为中国航天员的太空生活保驾护航。

广东太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饶志明发言。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为什么专精特新企业如此重要?因为它们注定会在中山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从今年入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名单来看,中山入选企业主要分布在高端装备产业、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光电光学产业等领域。这些领域,是中山的经济“命脉”。

两年多前,中山提出集中优势资源打造新时代现代化产业集群“十大舰队”,10个产业集群。在这些领域中,专精特新企业的技术深度和不可替代性,使其成为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重要力量。

这也对专精特新企业的经济效益、专业化程度、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纵观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历程与企业特点,可以看见许多共同点:

首先,是“板凳要坐十年冷”。多数专精特新企业,往往有长达10年以上的耕耘期,深度钻研,心无旁骛,才能在产业链中某个特定环节或产品取得优势。如奥美森成立于2003年,用了22年时间发展,才在2025年成为北交所上市企业。

其次,是在行业内“独领风骚”。专精特新企业往往在产品或服务具有独特性、独创性,具备显著的差异化优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如太力科技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27%,许多专精特新企业在细分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往往在20%以上。

最后,还必须有舍得“砸锅卖铁”的科研投入决心。他们注重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如位于翠亨新区的中山小神童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特殊作业机器人制造”细分领域,全公司研发人员占比22.22%,2023年研发投入强度超24%。

“企业的专精特新,凝聚了在座企业家科技创新、孜孜不倦、奋斗不止的精神!”郭文海说。追求卓越,品质至上;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专精特新企业身上所呈现的特质,恰恰是中山这座城市推崇和追求的企业家精神。

淬炼“五彩石”,锻造“主力军”

有怎样的土壤,就有怎样的丛林。

这场座谈会还透露了一个细节:以往企业家所密集提到的诉求、需求如用地难问题、融资难问题,如今中山都“有备而来”。

座谈会上,郭文海提到了一个数据:近年来,中山全力开展低效工业园改造,腾出了超5万亩土地空间,已支持本土企业增资扩产近2000亿。“这是中山企业家扎根中山、热爱这片土地、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体现。”郭文海说。

对“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支持,中山政策面的覆盖已经走向纵深。

今年年初,中山聚焦新能源、光电光学、生物医药三大产业以及专精特新企业出台40条具体政策措施。其中,25条涉及奖补资金,在科技创新、企业培育上预计投入财政资金6亿元。

广东弘景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尘车间。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近年来,中山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不断提升,到今年,中山已拿出固投将近一半的钱投入工业,深入转型最难处寻求突破,以新动能激发新发展。

在此基础上,中山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已经连续两年保持快速增长,从约81亿元提升至超127亿元。今年,中山进一步提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争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0%。

“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等3项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康方生物全球首个双特异性抗体新药获批上市……中山创新能力加快提升。

去年以来,中山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开园启用,中广核中山科研基地先后投入使用,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挂牌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分中心。中山创新动能强劲,2024年发明专利授权量同比增长46.2%,增速居珠三角第一。

这些成绩,离不开专精特新企业的努力。这些企业像一块块“五彩石”,弥补关键短板,提升产业链韧性;是创新的“生力军”,在推动技术成果产业化方面活力十足。他们专注于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加快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载体。

第四届中山企业家日之际,中山聚焦专精特新企业,以城市之名向全市企业家致敬,也是向支撑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力量致敬。

◆编辑:吴玉珍◆二审:江萍◆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