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密度财经频道
“四抓落实”在行动丨评论:求真务实抓落实
发布时间:2025-10-17 来源:人民日报、中国人寿中山分公司

微信图片_20251017102556_117_2.png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重要要求,深入推进党建引领强基工程,切实推动集团“333战略”落地见效,中国人寿推出“四抓落实在行动”专栏,集中发布相关重要论述、评论和典型案例,旨在树立鲜明导向,营造浓郁氛围,切实推动“四抓落实”成为国寿优良作风、特色文化,为中国人寿以作风建设新成效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贡献力量。

微信图片_2025-10-17_104018_720.png

长按识别二维码阅读全文

全文内容

2023年12月25日头版刊发

评论:求真务实抓落实

署名:仲音

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思想和工作方法。前不久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对抓落实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要求真务实抓落实”“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敌。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着力减轻基层负担,精准施策、靶向治疗,打出了组合拳,收到了良好效果。但也要看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顽瘴痼疾,就像“牛皮癣”,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且花样不断翻新,特别是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容易产生一些新变种、新现象。比如有的地方工作应用软件过多过杂,一些基层干部疲于在各类应用软件、公号上打卡、“留痕”;有的地方热衷于举办各种论坛,论坛过多过滥既浪费钱又浪费时间。这些占用了基层干部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增加了基层工作人员的负担,必须下大力气坚决纠治,切实打通抓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解除束缚、减轻负担,才能迈开步子、甩开膀子、撸起袖子。做到求真务实抓落实,必须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为基层、企业减负,让干部群众的精力真正花在干实事上。近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强对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政务公众账号和工作群组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正是努力为基层真减负、减真负的务实举措。作风建设是攻坚战、持久战。既解决老问题也察觉新问题,既解决显性问题也解决隐性问题,既解决表层次问题也解决深层次问题,拿出更大的决心、更坚决的态度、更有力的举措,发扬钉钉子精神,始终保持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不断健全基层减负的长效机制,为基层卸下不必要的负担,才能让基层党员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工作落实,让经营主体放开手脚、轻装上阵,专心致志搞发展。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求真务实抓落实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抓落实务必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着眼的是全局、把握的是大势、体现的是方向、谋划的是根本,真正让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必须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不能刻舟求剑、拿一个模子去套。比如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扬长补短,走出适合本地区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再比如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关键是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发挥自身优势,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要用好主题教育成果,大兴调查研究,落实“四下基层”制度,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成效。

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越是任务艰巨、挑战严峻,越要有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抓好落实。奋进新征程,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奋发进取的智慧和力量,凝心聚力促发展,求真务实抓落实,我们一定能够不断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成效,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编辑:吴玉珍◆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