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密度财经频道
【以案说险】警惕“虚假银行卡”陷阱,收到立即剪碎!
发布时间:2025-10-21 来源:农行中山东凤同安支行

案例回顾

近日,李伯拿着“银行卡”到农行中山东凤同安支行取现,该行工作人员发现无论在材质或者卡面样式上都与行内银行卡不一样。经询问,原来李伯收到了邮寄给他的一个快递,里面有一张印有“消费扶贫爱心卡”标识的银行卡,且有一张宣传折页,上面有领取“补贴”指引。李伯称已向对方缴纳了1000余元“制卡费”及“激活费”等,该行工作人员初步判定这是一起“虚假银行卡”骗局,立即阻止客户继续向对方转账及透露个人信息,并向客户讲解目前常见的诈骗手段。

案例分析

1.以假乱真的银行卡。不法分子制作的“消费扶贫爱心卡”的卡面不仅卡号、银行标识、常用颜色都与真卡相似,但是假卡不仅材质上有差异,且会混淆储蓄卡和信用卡的差别,通常储蓄卡正面不会标注卡片所有人名字和有效期,而信用卡则在卡背面还有标注CVD2安全码。

2.虚假APP查询余额。快递中的宣传折页还有明确标注让客户到土豆APP上联系负责人完成激活并查询余额。所有银行业务办理一定要到官方APP进行操作。

案例启示

1.不轻信“邮寄银行卡”。储蓄卡未经本人申请,银行不会随意向个人邮寄,卡片激活也需要通过线下网点或银行正规APP进行,不要轻信付费激活或缴纳制卡费的说辞。

2.牢记“五不”原则:陌生快递不随意拆开、陌生链接不随意点击、陌生电话不随意接听、陌生账户不随意转账、个人信息不随意泄露。

3.补贴款项要多方证实:如遇国家扶贫款项、养老补贴款等打着国家福利的补贴,请向相关部门或所在村(社区)核实,小心天上掉下的不是“馅饼”,而是陷阱。

◆编辑:吴玉珍◆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

文盾校对——用科技,守文字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