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卡岂能变成“购物卡” 来源:中山日报 2018-03-30 第 8474 期 F2版 发布日期:2018年3月30日
|
||
用于就医购药的医保卡,却成了购买其他物品的“购物卡”。在异地看病的参保人享受到越来越便捷的结算服务,本是国家给予百姓的一份实实在在的红利,却被少数不法人员和机构用“歪”,用医保卡在异地买日用品。这种明显的违法骗保行为,必须予以打击。医保卡变身购物卡、消费卡甚至套现,是一个老现象、老问题,现实中却屡禁不绝。这与医保定点机构多、监管难度大有关,也与医保个人账户使用管理息息相关。 很多城镇职工多年不看病,账户积累金额较多,又觉得是自己交的钱,放在自己的个人账户上,理应取出来使用,不能任由这笔“自己的巨款”躺在银行里。于是,不少参保人听说可以在药店买东西或是可以变现的时候,并不认为是违法行为,也因此给了一些商业机构、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对于管理部门来说,如何监管数以亿计的参保人和数以万计的药店、医疗机构,一直是一个巨大的难题。一些市级、县级医保部门仅有几个人,每天在网络上审核大量属地参保人在当地、异地就医的费用单据,难免捉襟见肘,管理质量和效率都难以让人满意。 医保资金是“救命钱”,购物、套现影响了保险功能的发挥,会削弱社保“稳定器”的作用。堵住医保卡变购物卡的漏洞,应严格执法,加大司法介入力度和处罚力度,强化定点退出机制,并用技术手段加强对各类医疗服务行为的监控。同时,医保还应提高管理水平,将按项目付费的方式变成多种类的混合支付方式,利用谈判、协议、契约的手段,从事后审核把关变成事前事中监管,从机构监管变成服务行为监管。 从长远来看,医保制度势必要整合,个人账户积累金额会越来越多,监管难度会不断增加,个人账户的改进使用办法应尽快提上日程。有些地方已开始探索拓宽个人账户使用范畴,如广东、福建、浙江等省份一些地市探索将个人账户改造成家庭账户,扩大受益面,也有些地市积极探索购买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等。 进入新时代,人们的健康需求增加,也更加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人们更加愿意“购买健康”“投资健康”。未来,在织牢织密社会保障网络的同时,必须不断提高医保管理水平,堵住漏洞,兼顾公平、质量和效率,才能跟上人们追求健康生活的步伐。 《人民日报》 ![]() |
||
|
||
【收藏本文】【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中山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