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3月29日,2022年全市粮食生产工作会议在市会议中心举行。会议指出,2021年我市粮食播种面积4.2519万亩,超额完成0.2549万亩,完成率106.4%;粮食产量超额完成0.1155万吨,完成率108.6%。
“虽然去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超额完成,但是当前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仍不可忽视。”中山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陈永华表示,2021年,我市水稻收购均价为每担135元,较去年增加5元,按单造亩产400公斤计算,每亩增加收入40元。但因农资价格大幅上涨,种植水稻农资支出每亩净增60元,加上人工成本上升等因素,粮食生产效益较低,农民积极性不高。
从产量上看,2021年我市粮食亩产比全省平均亩产低,其中水稻亩产比全省平均亩产低40多公斤。中山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管理科工作人员余伟秀表示,中山部分农户采用直播方式种植水稻,粗耕粗种,产量不高不稳,遇台风、暴雨等灾害天气,容易造成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农民的种粮意愿也受到影响。
针对全市粮食生产遇到的问题,陈永华表示,各镇街要进一步压实粮食生产责任,把粮食生产任务分解到镇村、到组、到户、到田,实现精准计划、精细管理。各镇街也要根据实际,进一步研究出台种粮直补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种粮直补标准,以此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同时,鼓励更多优质耕地投入粮食生产,重点支持粮食种植大户增加种粮面积。落实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粮食直补等惠农强粮政策。
“挖掘扩大粮食播种面积的潜力,靠新增耕地面积不现实,关键要抓好两方面:一是坚持‘压单扩双’,提高复种指数;二是加强监督,防止耕地非粮化。”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压单扩双”方面,各镇街要大力推广“早稻+晚稻+马铃薯”“中稻+大豆”等种植模式,增加粮食复种指数。在加强监督方面,各镇街要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监管,确保粮食生产功能区只种粮食,筑牢耕地保护红线。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产量、提高粮食生产效益是必然选择。陈永华表示,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今年全市将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田进行水、田、林、路全面治理,通过水利、农业、林业措施综合投入,提高耕地质量,使农业生产实现增产、增收、增效和降本;同时要积极选育和推广“高产、优质、高抗”优良品种,提高粮食主导品种覆盖率;还将创建水稻高产示范片,开展粮食创高产活动,推广新技术,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水稻单产,增加总产,增加农民收入,坚决完成2022年省下达的粮食生产任务。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陈雪琴 通讯员 谌繁华 刘文华
◆图/通讯员提供
◆编辑:陈彦
◆二审:朱晖
◆三审:查九星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