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草绿,梨花风起清明时。因疫情防控需要,我市今年清明期间暂停了所有殡葬场所的群众现场祭扫活动。5日上午,由市民政局主办的2022年清明公祭仪式分别在市殡仪馆、市福荫园公墓举行。两大殡葬场所的工作人员身穿正装、手持鲜花参加公祭仪式,追思缅怀逝去的先人。清明期间,市民还可以通过“粤省事”的“云祭扫”服务进行网上祭扫。
市殡仪馆:
为每个年龄阶段的逝者敬献祭品
上午9时整,市殡仪馆广场的公祭仪式开始。在司仪主持下,礼仪人员庄重地为逝者默哀、朗读祭文,敬献花篮,敬上玩偶、文房四宝、纸鸢等祭品。仪式每一个步骤在主持人的解释下,既肃穆庄严,也别出心裁。伴随着低沉的音乐,市民政局、市殡仪馆相关负责人和礼仪人员为逝者三鞠躬。
在仪式开始前,市殡仪馆还特地将寄存在该馆的21519位先人的名字投放在公祭仪式大屏幕上,以表达对每一位先人的尊重。仪式结束后,工作人员踏着低沉的脚步,移步到思亲楼,在每一位先人的骨灰寄存处敬献上菊花一枝并逐一鞠躬。
“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寿终正寝的耄耋老者,2万余位先人在沙石公路的大狮山西麓安息。中山市殡仪馆寄情于物,为每个不同年龄阶段的逝者献礼。”市殡仪馆工作人员陈宗杰表示,这是疫情发生以来,市殡仪馆举办的第三次公祭仪式。为了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多年来,市殡仪馆不断优化仪式环节,希望市民能通过网络祭祀寄以哀思,向每一位逝者致以敬意。
市福荫园:
敬献鲜花缅怀逝者
5日的市福荫园公墓清风徐徐,满园的柏树、秋枫、榕树、樟树上,黄丝带随风飘扬。现场没有往年的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一片安静肃穆。在福康区的空地上,公祭仪式在9时30分准时开始。
简单而肃穆的仪式结束后,工作人员戴着口罩、手套,怀中抱着一束束菊花,拾级而上来到3万余墓碑前,先弯腰将杂物清理干净,再按照“一墓一花”的标准,将菊花依次摆放在墓穴上方,最后起身深深鞠躬。
中山市殡葬管理中心主任康士英告诉记者,根据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福荫园公墓今年在保证基本殡葬服务(如安葬业务、购买墓地、墓碑业务)正常开展的同时,暂停了现场祭扫服务。市福荫园还特举行了这次公祭活动,代市民缅怀安眠在此的10万余名先人,寄托哀思。为了举办这次公祭活动,工作人员连日来加班加点,对墓位进行卫生清洁、清除杂草等工作,在每个墓碑献上白菊花、在墓园大树上悬挂黄丝带。“疫情无情人间有情,我们也希望借本次活动继续宣传厚养薄葬的理念。我们在表达对先人思念的同时,珍惜还健在的亲人。”
中山各镇街:
严格落实防疫措施,举办代祭公祭活动
5日下午,记者先后采访了小榄镇、黄圃镇、南区街道了解到,相关镇街都严格落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清明期间暂停现场祭扫的相关要求,做好村居历史旧坟的集中区域的围蔽工作,在各小区(村)出入口、山头设置党员先锋岗及森林防火临时检查点,落实对返乡群众的排查与文明祭祀的宣传引导,全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森林防火安全工作。
黄圃镇静安馆现寄存逝者骨灰6123位,当天上午,该镇相关负责人来到静安馆举行公益祭扫,并通过网络播放,引导市民挖掘清明节慎终追远、家风传承、孝亲感恩、生命教育等文化内涵,推行家庭追思、网络祭扫、书写寄语、敬献鲜花等文明低碳祭扫方式。黄圃镇静安馆负责人欧海生说,该馆购买了烧猪、鲜花、鲜果等祭品,代市民表达哀思。活动前工作人员把馆内所有牌位、寄存大楼、墓碑进行清洁、消毒。
小榄镇殡葬机构通过小榄镇慈善会线上义卖“清明鲜花”,提供代祭服务,代写心意卡,代祭服务所得费用将全部用作善款,通过小榄镇慈善会捐赠给有需要的人。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徐钧钻 通讯员 钟民轩
◆图:记者 王云
◆编辑: 周振捷
◆二审: 陈彦
◆三审: 陈浩勤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