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中山日报社官方新闻客户端“中山+”板芙频道正式上线,中山日报社将携手板芙镇共建镇街宣传平台,打造全新移动端主流舆论阵地,打造安全板芙,生态板芙,和谐板芙发展新格局。
▲板芙镇是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重点工业卫星镇。
“中山+”板芙频道上线后,将开设要闻速递、深读板芙、自然人文等栏目,立体报道板芙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气象、新作为、新成就。诠释板芙在在全市实施“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战略中的“西接”支撑点。发挥依山傍水、两江三岸的资源优势,全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通过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旅游业,增强工业与服务业齐头并驱的发展态势,全面建设时尚、休闲、活力的“山水板芙,智造新城”,力争将板芙打造成为珠三角地区宜商、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型城镇。
市委书记郭文海在板芙镇调研时指出,板芙镇要做小镇大事业。板芙镇正在按照郭文海的要求,积极抢抓政策红利,大力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拓展产业链条,提升市场竞争力。深入实施“五个倍增计划”,力争到2026年,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博士创新实践基地、科技型中小企业等翻一番。
▎资源禀赋优势明显
据悉,板芙镇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重点工业卫星镇。先后荣获“全国环境优美镇”“国家卫生镇”“广东省教育强镇”“广东省卫生镇”“广东省科技创新专业试点镇”“广东省美式家具专业镇”“广东省平安建设先进镇”“广东省生态示范镇”“中山市文明镇”“中山市平安镇区”等荣誉称号。
芙蓉大桥开通后,河西新区吸引了华润万家物流中心、京兰新能源汽车等大型项目进驻。目前已成功将河西新区申报为“中山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和“广东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成为我市首个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和全省加快推进“互联网+制造业”发展重点培育建设的十个基地之一,园区将坚持走“高、精、尖”路子,按照“一轴一带五区”:城市门户发展轴、岐江河滨河景观带、智能装备区、核心部件制造区、研发智造区、服务中心区、生活配套区的总体规划,建设成为集智能数控、光电、机器人、医疗器械、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于一体的高端产业园,是引领板芙未来发展的动力引擎和大舞台。
目前,板芙镇有省级工程研发中心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市级研发机构(创新中心)24家,“四上”企业增至165家。镇属企业、“双随机、一公开”“证照分离”等多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板芙镇率先在深圳设立常设招商机构,打造驻深招商“桥头堡”,成为疫情后第一个赴深圳开展专场招商洽谈会的镇街,招商成效显著。
▲板芙镇力争打造成为珠三角地区宜商、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型城镇。
▎追随红色基因再出发
1978年10月,中山县委宣传部等部门举行“实践检验真理标准”讨论会。1979年6月,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到中山县考察,反复强调要尊重农民的意见。1979年8月,广东省第一次关于真理标准讨论现场会在中山县召开,会议指出:全省统一解放思想,学习里溪改革经验,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四十五年后,中山吹响乡村振兴号角,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里溪村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生态建设基础,作为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对象,在党建引领下,经过一系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高颜值”人居环境点亮了村民高品质生活。
里溪的红色发展成为今天板芙发展的传承基因,板芙镇将以坚定不移加快智装园建设。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更高起点谋划、更高标准推进智装园开发建设。板芙镇结合市委全会提出的战略部署,抓好工作落实,推动板芙高质量发展。推动企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发展,全镇将持续加大政策宣传贯彻和服务保障力度,助力企业享受相关政策红利。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努力实现第一季度经济“开门红”。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黎旭升
◆图:板芙镇宣传办
◆编辑:汪佳
◆二审:朱晖
◆三审:程明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