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司法局:打好“加减乘除”组合拳,交出法治政府建设“中山答卷”
发布时间:2022-04-18

开栏语: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和2022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出,要全面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全力护航中山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法治城市、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把法治政府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加快建设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的法治政府。为推动中山加快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助力中山实现全面高质量发展,即日起,本报开设“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我们的新时代——努力开创法治政府新局”栏目,聚焦中山法治政府建设的亮点与成就,敬请垂注。

为深入推进中山市法治政府建设各项任务落地见效,中山市司法局不断加强部署、落实、推进力度,通过在重点领域上做“加法”、在行政执法上做“减法”、在一流营商环境上做“乘法”、在矛盾纠纷上做“除法”,大力提升了法治政府建设群众满意度,切实实现为深入推进中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交出了法治政府建设亮眼的“中山答卷”。

“加”强重点领域政府立法
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光是2021年,我们就制定出台了1部政府规章、完成了2部地方性法规草案和3部政府规章草案的审查工作。”中山市司法局立法科副科长罗昔阳介绍,今年,中山市司法局进一步为优化营商环境贡献司法力量,组织起草了《中山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草案)》。“我们创新性地将中山企业家日纳入立法内容,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致力打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罗昔阳表示,此举旨在让企业成为涉企政策制定者,推动政务服务从“标准规范化”向“精细化”转型升级,从而打造包容审慎、信用分级分类执法监管、知识产权“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

由于“中山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2022年上升为地方性法规项目,目前,作为立法草案的起草部门,中山市司法局正联合市人大法工委对优化营商环境作更深入的调研以完善草案,形成更为全面的优化营商环境措施。


▲4月14日上午,在司法局服务大厅,工作人员指导市民填写表格。 记者 王云 摄

“减”少行政执法负面影响
“乘”势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氛围

自2019年以来,中山市司法局在《中山市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中山市推行“包容审慎行政执法”工作实施方案》,重点推进服务型执法中的包容审慎执法。“我们还召开了首场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实施免罚清单、执法风险评估清单等5类清单,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找准了突破口,推动了行政执法机关从重管制转向重服务的转变。”中山市司法局行政执法协调监督科科长王敏颖介绍,目前,中山已在市场监管等多个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和企业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共100多个事项实施包容免罚,从源头上有效减少了行政执法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及企业诚信度的负面影响,在减轻企业负担、落实“六稳六保”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时,中山市司法局全面推广应用行政执法“两平台”。使得执法主体可以通过“两平台”线上办理执法案件及公示执法结果,对行政执法的启动、调查取证、审核、决定、送达、执行等环节进行记录,并全面系统归档保存,做到执法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充分落实了执法信息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及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三项制度”。此外,全市具有行政处罚职权的行政执法主体的行政裁量权标准均已上传至行政执法“两平台”,可以有效避免同案不同罚、处罚畸轻畸重的情形。目前,全市共有22个镇街及23个市直执法部门上线并应用“两平台”,基本实现全覆盖。

“除”理矛盾纠纷
“三调联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当前,中山已建立健全“调解超市”“调解团队”“调解平台”的“三调联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目前,我们尤其注重发挥村居法律顾问在人民调解当中的作用。”中山市司法局四级调研员周朝阳表示,一直以来,中山在践行“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制度方面的工作落实得十分扎实。

目前,中山共有137位律师担任村法律顾问,覆盖中山所有村居,“同时,每位律师兼任所在村的调解委员会副主任,每月拿出一天时间专门为群众提供面对面服务,每个季度开展一次法律讲座,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切实为群众服务。”周朝阳表示,中山市司法局也注重完善与市人民法院的诉调对接,“光是去年就调解成功了782宗案件,帮助节约了司法资源,也为促进中山和谐作出了贡献。”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见习记者 江慎诺  通讯员 陈娟
◆图:记者 王云 
◆编辑:曾淑花 
◆二审:蓝运良 
◆三审:徐小江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