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要求推动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中山将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应用到政务服务中,实现新突破。4月11日,东区街道行政服务中心全市首创的“智慧审批”试点开始运行,市民办事可以实现“秒批”。
“智慧审批”是东区街道公共服务办和市政数局今年重点打造的项目,目前主要是在个体工商户登记和特种设备资格审查事项上试行,实现无人工干预。系统通过申请人网上申报的信息,自动触发在全国特种设备公示信息查询平台上的人工智能识别身份信息验证功能,实现三方数据自动校验。
“‘政务服务智能化审批辅助系统’主要针对审批端,通过人工智能的技术、校对 、校验抓取很多的数据进行审批,节省了后台审批人员大量的时间。” 东区街道公共服务办副主任陈树波介绍。
这种新模式打通了部门间的数据壁垒,促进信息共享互认,具有信息安全、数据溯源、可信共识的特性,而且极大地提高办事效率。以往的政务服务提速主要集中在申报端,现在则是在审批端提速,在提高后台审批人员效率的同时,也大大缩短了申请人办结领证的时间。
据陈树波介绍,“辅助审批系统”帮助审批端节省起码一半的时间。比如“一照通行”,按照承诺是半个工作日就能出结果,但是系统上线后,一小时多一点就能出结果。
“这个系统非常便民,以前我办理完之后,需要回去等收到短信,再过来拿这个证。现在这个系统办理完之后,在旁边稍等一会儿就可以立马拿证了,非常的便民快捷。”市民丁先生点赞道。
下一步
东区街道将在市政数局的指导下
继续开发“智能审批”功能
拓展“智能审批”覆盖的业务
推进打造
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的“秒批”模式
◆中山日报社云媒体中心
◆编辑:高倩荷
◆二审:孙俊军
◆三审:徐小江
◆素材来源:东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