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经23小时20分钟连续作业,深中通道E18管节顺利完成沉放对接。至此,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已安装管节长度累计达3877.8米,突破沉管段总长度四分之三。
▲沉管运输安装一体船正提带E18管节,出发前往施工水域。卢志华 摄
4月23日凌晨3时30分,E18管节浮运安装作业正式开始,“一航津安1”沉管运安一体船提带着E18管节,乘着合适的潮位启航。历经近50公里航道浮运,于当天14时E18管节抵达施工水域。
4月24日凌晨2时50分,经精调沉放、拉合及水力压接等工序, E18管节完成对接安装。最终,经贯通测量确定,E18管节对接精度满足验收评定标准。随着E18管节顺利完成沉放对接,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已安装管节长度累计达3877.8米,突破沉管段总长度四分之三。
▲深中通道沉管隧道E18管节正在进行浮运作业。卢志华 摄
E18管节长165米,属于爬坡段标准管节,其安装隧址位于浅滩区,部分水域施工水深受限。“受限于浅滩区系泊需要乘高潮作业,我们把管节沉放窗口期调整至落急期。”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项目工程部沉管分部部长管泽旭表示,在落急期时,潮水的水位高,但变化较大,整体水文条件也比较差。“我们趁着落急期潮位高的时候,进行船舶系泊作业,避免浅滩区水深不足的问题。”
据介绍,在调整沉放窗口期的同时,项目部还开展了更精确的扫测作业,精准锁定浅点区域位置,优化船舶系泊锚位,有效降低浅滩施工影响。
▲深中通道建设者在船舱内,进行E18管节沉放安装作业。费高翔 摄
“4月以来,珠江口冷空气活动不断,强对流、突风、大雾天气频发。各种不利因素产生叠加效应,对海上施工作业带来较大挑战。”深中通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这种情况下,建设团队严守防疫和安全两道底线,依托国家海洋预报中心强化气象监测,锁定最佳施工时间,并通过调整整平工艺、强化风险管控等方式,为沉管顺利安装对接提供保障。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何淼 通讯员 粤交集宣 岳路建 曹瀚文 费高翔
◆编辑:蓝运良
◆二审:唐益
◆三审:吴森林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