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上午,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在香港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中山社会各界积极收听收看盛况直播。市政协港澳委员、在中山创业的香港青年等港澳同胞和海外乡亲纷纷表示,将更加积极主动融入祖国发展大局,为香港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祖国发展贡献力量。
港澳与中山合作更密切
7月1日,香港社团总会组织10多个中山社团负责人一起观看电视直播。市政协常委、中华全国工商联执委委员、香港中山社团总会主席杨凯山表示,香港中山社团总会将带领全体旅港乡亲,坚定不移履行爱国爱港爱乡的办会宗旨,全力支持新一届特区政府依法施政,有效落实香港政治、社会、经济、民生的各项发展措施,做好“一国两制”的维护者。
▲香港中山社团总会合影。
市政协常委、中山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澳门科技大学澳门系统工程研究所副教授韩子天表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未来,澳门的科研优势可以借助中山的南联战略,辐射珠三角,为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澳门科创力量,为‘一国两制’的深入实践贡献澳门经验。”
市政协常委、香港第六届选举委员会委员、香港公屋联会执行委员、东九龙居民委员会主席何汉文表示:“特区政府与香港市民要致力融入大湾区的经济发展,透过良政善治与经济发展,让香港市民获得更大的幸福感。”
市政协委员、中山市海外青年联谊会理事、澳门终审法院院长办公室秘书吴俊文说:“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对如何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一国两制’有着很大帮助,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一国两制’,才能确保各项事业朝着正确方向行稳致远。”
立足中山逐梦大湾区
中山工合空间创业孵化基地作为粤港澳创业服务平台、粤港澳大湾区的“超级联系人”,正全力帮助粤港澳青年更好创新创业。当天,工合空间组织园区入驻企业和人员收看电视直播。
工合空间创始人叶兴华表示,香港和内地未来的合作一定会越来越多,他将更加积极助力粤港澳三地资源的互联互通,积极营造大湾区良好的创新创业孵化生态,促进两地的协作发展和资源共享,促进人才与产业融合发展,吸引和服务更多粤港澳青年共同逐梦大湾区,为中山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中山海创会常务副会长梁汉杰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9年前,梁汉杰开始在中山工作和生活,如今已拥有马术俱乐部、国际贸易、新能源等项目。“这些都是祖国给予的机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后,有更多的优惠政策推动香港人到内地发展,让我们更深融入祖国,拥抱新机遇。”
友图科技(中山)有限公司创始人李铂嘉表示,他十分看好香港的未来,虽然目前自己是在中山创办企业,但已计划今年下半年开办一家香港子公司,通过香港子公司来发展香港和东南亚的业务。
2018年,香港青年博士潘洪辉带领团队在国家健康产业基地创办了中山康天晟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国外留学回国创业的香港人,我将不断加强对下一代的教育和培养,促进香港人更好地融入大湾区和祖国的发展。”
同心共进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
7月1日,石岐街道港澳同胞服务中心举办“湾区融·同心梦”活动,超20名港澳同胞与我市基层党员干部齐聚一堂,观看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
▲石岐街道港澳同胞服务中心举办“湾区融•同心梦”活动。
30岁的伍定强是香港居民,但从小就在内地接受教育,曾就读市华侨中学和暨南大学。他说:“一路走来,我深刻感受和享受着香港回归所带来的便利。”毕业后,伍定强选择扎根中山成为一名英语翻译,充当起内地与香港互联互通的沟通桥梁。“近年来,中山对人才的引进、支持力度空前强劲,中山是一座环境优美、安居乐业、城市文明的博爱之城,如果有香港朋友想要来内地就业创业,我首推中山。”伍定强说。
香港居民陈家乐和妻子邝静文,2018年选择回到祖籍地中山安度晚年。“社区人员给予各种关怀与帮助,遇到任何困难,香港工联会中山中心也会帮助我们。”陈家乐表示,他是一名“三高”患者,因为用药习惯,使用的药物都必须从香港购买,有关方面提供了贴心周到的服务,即便是疫情期间,他的用药也没有受到影响,中山贴心周到的服务让他从不为此担忧。
香港有底气保持繁荣稳定
“作为海外华人,我深感激动与自豪!”完美(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古润金表示,香港回归祖国后,“一国两制”“爱国者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使得香港居民享有的民主权利和自由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为广泛。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的地位不断巩固,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历史也一次次证明,祖国始终是香港抵御风浪、战胜挑战的坚强后盾,更是香港保持繁荣稳定的最大底气。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统筹:记者 张房耿
◆文:记者 隋胜伟 谭桂华 谭华健 江慎诺 黄凡
◆图:记者 易承乐 部分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王欣琳
◆二审:朱晖
◆三审:吴森林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