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山民生建设成果如何?大数据来了→
发布时间:2022-08-03

国家统计局中山调查队8月3日发布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山民生建设成果报告。报告显示,十年来,中山经济平稳发展,民生事业阔步向前,广大人民群众享发展成果。


中山城市景观。 记者 夏升权 摄

中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山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城乡居民越来越多地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消费较快增长,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中山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27424元,增长到2021年的57901元,增长111.1%,年均增长8.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323 元,比2012年增长110.1%,年均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750元,比2012年增长130.6%,年均增长9.7%。

中山农村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增速连续多年赶超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2年的1.59逐步缩小至2021年的1.44。

中山居民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从2012年的38.6%下降到2021年的33.9%,下降4.7个百分点,中山居民平均生活水平达到相对富裕水平,超过小康型社会标准。

教育经费逐年提升均衡高质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山强化党建引领,以德育为抓手,全面落实“五育并举”,深入开展教育管理改革,推动全市教育事业均衡、优质、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教育经费逐年提高。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教育经费从2012年的 84.07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179.72 亿元。实施“强师工程”,义务阶段及普通高中专任教师总人数由2012年的21972人增加至2021年的31135人,增长41.7%。


中山市实验小学学生在做手工。 记者 冯明旻 摄

各类教育持续高质量发展。全市幼儿园达560所,增长24.41%,其中公办园幼儿占在园幼儿总数的50.16%,普惠性幼儿园达466所,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2%。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48.05万人,巩固率达99.77%,累计解决24.8万随迁子女入学。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8.85万人,高考本科总录取率一直稳定在七成左右,高出全省近30个百分点。实施“五年一贯制”“三二分段制”招生,打通中等职业教育的上升通道。

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81.08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山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构建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率先实现国家卫生镇、省卫生村全覆盖,形成上下联动、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服务格局。

居民健康状况持续向好。人均预期寿命由2012年的78.09岁提高到2021年的81.08岁(全省78.4岁);婴儿死亡率由2012的2.62‰下降到2021年的1.67‰(全省2.13‰)。居民健康状况持续向好,居民健康水平总体位居全省前列。

医疗卫生资源快速增长。2021年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数、床位数、在岗职工数、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每千人口执业注册护士分别达到1145个、16523张、31426人、2.24人、2.89人,分别比2012年增加103.4%、45.8%、53.9%、24.4%、21.4%。2021年全市万元以上设备32052台,比2012年增加132.3%。全市现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62个,基本实现一村一站,满足辖区内居民步行15分钟内就医,“家门口”就医成为普遍。建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480个,常住人口签约116.91万人,重点人群签约49.97万人。

分类施策精准帮扶“解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山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制度健全、政策衔接、兜底有力的目标,建立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社会救助体系,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

保障水平不断提升,2012年至2022年低保标准从430元/月提高到1160元/月,上涨169.8%。此外,建立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危房改造等专项救助制度,在全省率先打造“大病帮扶中心”“危房改造中心”“教育帮扶中心”等三大帮扶中心,努力破解人民群众“看病难”“居住难”“读书难”等问题。


中山养老服务体系日趋健全。 记者 孙俊军 摄

“养老服务体系日趋健全。努力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截至2022年6月,全市共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292家,其中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镇级共有23个,社区(村)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点)共有268个。

困境儿童保障日益完善。从2012年至2021年,集中供养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从1000元/人/月提升至1924.4元/人/月,散居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从600元/人/月提升至1578元/人/月。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从500元/人/月提升至1578元/人/月。

全民健身蔚然成风“展风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山大力推动全民健身常态化,大型全民健身活动、群众体育赛事蔚然成风。通过体育促消费、引导举办高端商业体育赛事等方式,不断优化体育产业结构,体育强市迈上新台阶。


全民健身蔚然成风,市民体验飞盘游戏,感受运动的乐趣。 记者 文波 摄

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8.2%。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布局不断完善,全市体育场地面积1056.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36平方米。社区健身点覆盖率、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覆盖率均达100%,公共体育设施100%实现免费或低收费向市民开放,基本形成城乡居民15分钟健身圈,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网站实现全市全覆盖,社区体育公园、全民健身驿站等公共体育设施遍地开花。中山马拉松、粤港澳大湾区羽毛球赛、“市民杯”乒乓球公开赛等各类体育赛事如火如荼开展。体育场馆承接各类赛事和活动近800场次,体育彩票销售金额累计39.93亿元。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记者 黄凡 通讯员 国中调
◆图:中山日报资料图
◆编辑:王欣琳 
◆二审:蓝运良 
◆三审:吴森林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