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红点”、开通“云”业务……中山传统生鲜市场如何遇冷重“燃”?
发布时间:2022-09-29 来源:中山+

近年来,受疫情影响和社区生鲜店、线上生鲜平台的“蚕食”,传统生鲜市场的经营面临严峻挑战。如何留住消费者,成为中山各大生鲜市场经营者亟待解决的问题。近日,记者对我市传统生鲜市场进行了走访,了解到,部分市场经营者已经在积极转型,通过打造“网红打卡点”、开通线上“云”业务等方式,顺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生态。


▲传统生鲜市场通过积极转型,吸引市民前往选购。记者 余兆宇 摄

■ 各路商家“抢地盘”,传统生鲜市场面临激烈竞争

据记者了解,目前传统生鲜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是社区生鲜店和线上团购平台。其中,社区生鲜店由于多开在住宅小区附近,居民购买方便,且价格优惠,所以分走了一部分消费者。2018年前,记者曾对兴文路从东苑南路路口到兴政路口两公里的路段进行走访,发现约两公里的街道上,聚集着6家生鲜店和1家农贸市场,还有3家百果园。如今,不少店“门庭更换”,但社区生鲜店仍是附近不少居民家买菜的选择之一。在“钱大妈”买菜的彭小姐对记者表示,平时图方便,往往选择走几步到社区生鲜店就把菜买了,如果遇到节假日还是会到菜市场采购,毕竟那里的菜品种类多。市内一家加盟生鲜品牌店的店主赵先生说,品牌商在生鲜采购方面有议价权,可以把价格做低,通过优惠价吸引消费者。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一些品牌店如钱大妈、肉联帮等都已进入中山。

冲击传统生鲜市场的还有疫情后快速增长的社区团购。胡小姐在东区某小区楼下开有一家奶茶店,她的另外一个身份是线上社区生鲜团购平台的“团长”。2020年下半年开始,她先后做过“十荟团”“橙心优选”“兴盛优选”“美团优选”的“团长”,因各大生鲜团购平台经营战略调整,她也在不断变换平台。

每天,胡小姐会在微信群里发放各种商品的小程序链接,消费者购买后,她一般会在第二天下午送货上门。据胡小姐介绍,很多上班族没有时间买菜,下班后也不愿意花时间去菜市场,所以选择在她这里下单。她说,刚开始做线上团购时,正是菜市场防疫比较严格的时候,线上平台正好满足了部分消费者需求,最火热时每天都能接到几十单甚至超百单。记者了解到,目前诸如淘菜菜、多多买菜、美团优选等平台都有在中山布点,消费者下单后可到附近门店自提或由团长送货上门,满足了部分消费者的需求。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不包括商超,中山目前登记在册的传统生鲜市场约有300个,此外还有社区店、线上团购等分流,面对有限的城市人口和消费规模,菜市场面临的经营压力持续增加。传统生鲜市场的从业门槛较低,但出租率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较低的出租率会导致没有足够的资金持续投入,各方面管理无法跟进,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进入不良循环,“比如人们对保鲜度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制冷设施的配套,消费者的这些需求都会倒逼市场开办方投入资金进行改造。”

■ 瞄准年轻群体,传统生鲜市场正谋求转型

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和消费者需求变化,传统菜市场也在积极转型。万谷菜篮子董事代表曾子文在这方面颇有心得。曾子文曾在大型农贸市场经营管理数十年,万谷菜篮子的改造凝聚了他的想法和理念,目前已经变成了“网红打卡点”。

曾子文表示,菜市场的综合度、品类丰富度和烟火气是商超、线上不可能取代的,万谷菜篮子改变了靠收取摊位租金的传统经营模式,而是通过提升内部管理和外部综合服务能力,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客人。他说,万谷菜篮子旨在打造一种综合体模式,菜市场是万谷广场的一部分,周边还有很多餐饮店,从而形成氛围,两者之间的客流可以互相转换;其次,菜市场以海鲜为卖点,突出和周边市场的不同,还可以提供现场粗加工、烹制、配送上门等服务。曾子文说,万谷菜篮子目前还在改造中,综合体模式也吸引了外省很多同行前来参观学习。


▲万谷菜篮子。 记者 余兆宇

面对蓬勃发展的线上市场,曾子文也做了尝试。去年初,曾子文专门在抖音平台注册了账号“老曾海鲜”,主要拍摄了海鲜科普、精选好物推荐、老曾带你吃好菜等系列,目前粉丝有4.3万。不仅是万谷菜篮子,其他传统商超也瞄准年轻消费群体,积极开拓线上生鲜销售,并提供配送到家服务,拥抱“即时零售”新业态。记者此前采访了解到,家乐福近年来相继与淘鲜达、京东到家等第三方平台合作,线上生鲜业务销售占比在35%左右,年轻白领成为主要消费群体。华润万家也与第三方平台合作,开展1小时送货到家的服务,线上生鲜销售占比20%左右。除此之外,中山公用市场还推出了“公用云市场”业务,在写字楼安装智能保鲜柜,用户在小程序下单后,市场商户将打包好的肉菜先放到市场前置分拣仓保鲜柜储存,之后由配送员送到相应的智能保鲜柜,用户扫码开柜即可取走肉菜。

曾子文认为,肉菜属于刚需产品,需求是永远存在的。但无论是社区生鲜店、社区团购还是农贸市场和商超,均很难做到“一家独大”,只要顺应市场、积极转型,一定能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编辑 王欣琳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程明盛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