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志愿服务当作“第二事业”,中山这名志愿者10年间奉献过万小时
发布时间:2022-10-08 来源:中山+

10月8日下午,在三乡镇白石村文华中路红绿灯路口,年近50岁的钟庄伟身着红白相间的志愿者服,手持着写有“停”字的交通警示灯,笔挺地站在人行道一侧。像往常一样,在忙碌的人群和穿梭的车流中进行着一次次公共文明引导服务。

钟庄伟是三乡一家五金厂的保安员,也是三乡镇志愿者协会公共文明引导队队长。他告诉记者,自己每天早上6点起床,半小时后出门,前往三乡镇各主要路口巡查交通劝导志愿服务情况,是他近年来雷打不动的作息规律。自2012年加入志愿者队伍,10年间,自称对志愿服务“上瘾”的钟庄伟几乎每天活跃在服务一线。

据不完全统计,他已在中山志愿者岗位上奉献了10000多个小时,参与志愿服务达4400多次,成为中山市建立“星级志愿者证书申领制度”以来的首位超星级志愿者。此外,他还创新“微笑式”文明引导手式,并深入到学校、社区、厂企开展文明交通志愿宣传。在他的带领下,三乡镇文明交通劝导志愿服务队伍从最初不足50人发展到现今1600多名队员,文明交通引导队也成为三乡文明城镇的一张靓丽名片。“只要看到大家有需要的地方,我都会伸于援手。”钟庄伟说。

创新“微笑式”交通引导手势

暑热犹存,午后呼啸而过的货车、摩托车的鸣笛声和擦肩而过的行人,都没有让钟庄伟分神。即便衣服已经被汗水浸湿,钟庄伟还是一丝不苟地交通引导手势协助指挥、劝导市民快速安全通行,与此同时,他的脸上一直挂着和蔼的“眯眼笑”。


钟庄伟正在进行交通引导。

“刚刚的动作是我自创的‘微笑式’交通引导手势。”钟庄伟自豪地介绍道,三乡镇公共文明引导队成立之初,第一批交通劝导志愿者走上路口时,工作方式方法都不成熟,也没有一套独立的交通劝导手势,而是照搬了交警部门的交通指挥手势。但是志愿服务毕竟不是执法行为,重点在于引导文明行为发生,减少不文明现象出现,不适合以强硬的方式推行志愿服务。

为了让市民更容易接受,钟庄伟不断地琢磨,对志愿者的交通劝导手势进行创新改进,并创新加入微笑、点头、点赞和礼让手势等细节把引导动作“友善化”,让志愿服务更亲民。一系列的创新和改进,很快收到了实在的效果。“经过我们‘微笑式’的引导,违反交通规则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钟庄伟欣慰地表示,现在只要做出这个手势,冲红灯的市民自然就停了。

据了解,钟庄伟创新的“微笑式”交通引导手势在2013年7月确立后,经过3个月的验证,便开始向全市志愿者推广,钟庄伟也到全市各镇街,就这套手势对广大交通劝导志愿者开展培训。

将志愿服务当作“第二事业”

钟庄伟的老家在江西,2005年来到中山三乡工作并成为一名“新中山人”。他回忆道,2012年,他还是三乡一家鞋厂的保安,因为需要长期上夜班,交际面很窄,工作和生活也因此变得单调无味。一次在罗三妹山与家人游玩时,对身穿马甲的志愿者细致服务留下深刻印象。回到宿舍,他拿起手机打114,很快拨通了三乡镇志愿者协会的电话,“我想帮人,我也可以当志愿者吗?”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他的志愿者时光由此开启。

青少年夏令营、探访独居长者、敬老院服务等活动……每一场志愿活动对钟庄伟来说都很新鲜,原本寡淡的生活渐渐有了色彩。


钟庄伟每日坚守在自己的志愿服务岗位上。

2013年7月,三乡镇公共文明引导队成立,钟庄伟成为该镇的首批交通劝导志愿者。当时队伍的人数不足50人,每天上岗的人数并不多,但是他始终坚持每天3个班次都到岗引导,由于表现突出,他很快成为队长。经过他一年的努力和坚持,截至2015年11月,累计40000人次参加了公共文明引导,每天2个班共有约100多人次参加公共文明引导。如今志愿者队伍越来越庞大,周六日还新增到公交站引导乘客按序候车,公交车文明进站,受到了市民的肯定。

“之前在一个学校做保安,学校要求每天工作时间从8小时增加到12小时,每月工作增加2000元。我拒绝了,因为这样我就没法好好做志愿服务了。”钟庄伟说,现在他的工作时间相对自由,夜班过后,白天依然不误做志愿服务,这正是他想要的。如今,钟庄伟在下班之后,平均每天会抽出5个多小时进行志愿服务。做志愿者,俨然成为他的“第二事业”。

“很多工友问我做志愿者有没有工资,我说,服务过程中收获的肯定和满足就是‘工资’。”在钟庄伟的带动下,他的妻子、儿子都先后成为三乡镇公共文明引导队的成员。他带领的三乡镇公共文明引导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人数已达1600多人,全队开展志愿服务总时数超过16万小时。


见习编辑 赖彤瑶   二审 黄廉捷  三审  岳才瑛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