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中山这十年(22)脱贫攻坚铺就人民“幸福路”
发布时间:2022-10-13 来源:中山日报

“感谢中山工作队,现在路重建好了,再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了。”潮州市饶平县新塘镇新楼村村民林伯开心地说。今年7月,在中山市坦洲镇组团驻饶平县新塘镇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村内双溪人行通道重建工程顺利竣工并通过验收,昔日两条存在安全隐患的人行通道全部完成修缮。

新楼村村内坑坑洼洼的路面“美丽转身”成为村内人民的“幸福路”,是中山市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缩影。回首过去十年,中山围绕产业、消费、劳务、人才交流等重点工作展开多层次、全方位的协作,无论是东西部扶贫协作、援藏援疆还是省内帮扶,脱贫攻坚硕果累累。其中,中山对口帮扶云南省昭通4个县全部脱贫摘帽,省内定点帮扶肇庆市和潮州市的131个省定贫困村也全部达到脱贫出列标准。虽然帮扶结束,但山海情谊不变,两地山海情,将以新的形式拉开帷幕,合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中山援建的昭通市靖安新区中山博爱小学。记者 余兆宇 摄

探索出中山特有的扶贫模式

在脱贫攻坚这条道路上,中山逐步摸索出一套特有的扶贫模式。回首十年来,中山全市脱贫攻坚主要有两个战场:一是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帮扶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大关、永善、绥江4个县;另一个是定点帮扶肇庆市和潮州市的131条相对贫困村。

为了使得脱贫工作能够深入到最基层,取得最扎实的成效,中山市各镇街、市直各部门、企事业单位、金融部门、社会力量等组成联合帮扶工作组开展“组团式”帮扶,形成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

从2016年开始,中山按照“昭通所需、中山所能”原则,结合实际情况,探索出了东西部扶贫协作“1+8+N”模式,两市组织人社、经信、农业、教育、卫健、旅游、招商、残联、工商联、红十字会等与“两不愁三保障”密切相关的行业部门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充分发挥行业部门资源优势开展深度帮扶和精准帮扶。

在脱贫攻坚另一个“主战场”——定点帮扶肇庆市、潮州市,从2016年开始,中山对口帮扶肇庆市、潮州市131条相对贫困村,派出4个驻县组、131个驻村队,390多名扶贫干部常驻扶贫一线,他们在当地坚持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用心用情用力,注重关爱民生、结合扶贫扶智,全力以赴实现脱真贫、真脱贫。


昭通市盐津县中心敬老院。记者 余兆宇 摄

对口帮扶20多万名群众摆脱贫困

探索出中山特有的扶贫模式,做好顶层设计后,中山围绕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6个精准同步开展帮扶工作。

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2019年底,中山结对帮扶的昭通市大关、盐津、绥江、永善4个贫困县24.76万名贫困群众摆脱贫困。2020年6月底,中山定点帮扶的肇庆、潮州两市131条村、5969户、17249人全部达到脱贫出列标准,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在广东省参与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六个城市中,中山率先推动对口帮扶昭通4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为其建设搬迁安置点9个(其中援建示范点4个);建设卫生室、养老院119个,改造农村危房1213户,援建学校6所,修建校舍34座;建产业园区6个;建设扶贫车间31个,引进产业项目43个。其中,2020年,中山努力克服疫情影响,持续加大协作力度,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78个,助力昭通进一步提升脱贫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在定点帮扶肇庆市、潮州市131条相对贫困村中,从2016年开始,中山派出4个驻县组、131个驻村队,390多名扶贫干部常驻扶贫一线,实现了“三保障”政策全面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为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建立长效脱贫机制,中山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开展了产业扶贫项目1146个,带动在家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参与人数9521人,人均增收2240元。此外,中山还开展了资产收益项目420个,带动贫困户人数13856人,人均增收1360元。

有序推动帮扶工作再上新台阶

秋日来临,天黑得更早了。有了路灯,饶平县海山村民的“夜生活”也丰富了起来,晚饭过后村民们三三两两在村子里散步,小孩也在广场嬉戏起来……一盏盏路灯,不仅点亮了乡村的夜晚,更成为了中山乡村振兴铺就“幸福路”的缩影。

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圆满完成、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时刻,中山市与贵州省六盘水市结对开启新的东西部协作,省内则开展结对帮扶潮州市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

转眼间,中山与六盘水市两地携手已经一年多,两地跨越山高水长,围绕产业、消费、劳务、人才交流、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展开多层次、全方位的协作。截至今年10月,中山18个镇街结对六盘水18个乡镇,中山25个村(社区)、24家企业、21所学校、18家医院、9个社会组织结对六盘水93个脱贫村,帮助12437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其中脱贫劳动力5363人),帮助357名职校学生到中山市职校学习和顶岗实习。

产业帮扶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筑牢乡村振兴之基。这一年多,中山发挥产业优势,立足六盘水资源禀赋,强化产业园区共建。依托共建产业园区,中山将乡村振兴好的经验做法推广到六盘水,共建水城东部农业产业园区、盘州盘关天富刺梨产业园区、六枝大用园区等“一县一园”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共建六盘水高新区、红果经济开发区、水城经济开发区等工业园区3个,新增引导入园投资企业12家,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674人。


中山助力六盘水当地特色产业刺梨产业发展。记者 文波 摄

而对于省内结对帮扶潮州市乡村振兴工作,中山派出65名优秀干部、12名金融助理,采取“镇街+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方式,组建12个驻镇帮扶工作队结对帮扶潮州市12个重点帮扶镇,从产业、消费、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方面着手帮扶。据悉,从2022年年初至今,中山驻镇工作队通过“回头看+大走访”模式,对251个行政村(社区)的5112户脱贫户、447户困难户进行逐户走访摸排,并对脱贫户的家庭人口、外出务工、家庭收入等信息进行采集、更新、归档,切实做到了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在产业帮扶方面,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则因地制宜,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和特点,从“山”“地”“海”全方位提升乡村产业水平,发展好富民兴村产业。据初步统计,在2021年,中潮两地就率先启动发展14个富民兴村产业项目,合力共建单丛茶、狮头鹅、水产等8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助力当地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主导产业。

【统筹】记者 郭锦润 
【采写】记者 陈雪琴 


编辑 汪佳  二审 朱晖  三审 吴森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