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乡愁记忆,中国一冶文明施工保护中山古建筑
发布时间:2022-11-21 来源:中山+

11月20日上午,阳光不燥,微风正好,三两名游客正在沙溪镇土瓜涌中段的古风式桥头小桥上打卡拍照。这座用石板搭建的桥头小桥建于明朝初期,原是乡民赶集的交通要道,后来有了新路,石桥失去原有功能,便逐渐湮没在荒草臭水中。近日,记者从中国一冶获悉,该项目在综合整治土瓜涌时,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对桥头小桥进行了保护性修复,现成为土瓜涌的网红休闲景观,还被当地政府树为河涌整治示范样本标杆。

据了解,2020年3月以来,中国一冶启动大涌镇、沙溪镇、五桂山、南区4个镇街58条(段)水体的综合治理,河涌治理总长度达134公里。“中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迹、古建筑及有保护价值的文物众多,在我们的施工范围中,就分布有沙溪镇六乡涌杜婆桥、大涌镇安堂林氏宗祠等古建筑共20余处。”该项目负责人贺坤介绍,为保护古建筑,项目部专门成立了古建筑摸排小组,开展实地走访、网上调查等专项调查,发现六乡涌杜婆桥和土瓜涌桥头小桥等古建筑均在施工范围内,需要重点保护。


位于沙溪镇的杜婆桥。通讯员供图

杜婆桥始建于宋代,现存结构为清代建筑。原设计方案是拆除,为保留杜婆桥,项目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调整施工方案,提出取消拆除杜婆桥、新建一座双孔箱涵的替代方案。开工前,项目部主动与文物部门联系,了解需要采取的保护措施。进场施工后,工程技术人员全过程监控,严禁使用大型机械施工,杜婆桥始终处于保护状态。

大涌镇安堂林氏宗祠始建于明正德年间,迄今已有近500年历史,是中山市历史悠久、规模较大、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其位于中国一冶基尾涌运升堂及安堂涌治理施工范围内,为保护文物,项目部反复论证,制定出科学的施工方案,将林氏祠堂周边区域内新建的852米污水管道,改用先导式顶拉管施工工艺,以减少对其地基的扰动和破坏,避免了可能对古建筑造成的影响。

“建设文明城市,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贺坤表示,在城市更新中,项目部将充分发挥管理和技术优势,通过文明施工保护古建筑,留住城市乡愁记忆。


编辑  周振捷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吴森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