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点亮最美青春⑳“展翅计划”让“雏鹰”零距离感受家乡活力
发布时间:2022-11-22

回忆起暑假到中山市小榄金融中心管理有限公司实习的经历,就读于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的杨芷珩感触良多。实习期间,杨芷珩在企业前辈的指导下参与视频剪辑、推文策划、企业访谈、项目调研等具体工作,近距离感受了家乡小榄扎实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创新能力,对毕业后建设家乡多了一份责任感和使命感。

近年来,为满足大学生实习需求,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促进青年大学生“稳就业”,团市委紧密组织开展多期“展翅计划”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行动。今年就开发了约3600个实习岗位,551名大学生成功配岗参加暑假实习实践,在实践中增强了对职场的认识、对家乡的了解,为推动青年高质量创业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丰富多彩的实习体验
增强青年就业创业能力

7月15日,杨芷珩来到了实习单位小榄镇城镇建设发展总公司,她感觉对职场的了解又深了一层。该公司的工作人员陈女士介绍,为了让青年得到最好的实习体验,今年总公司安排了老员工带实习生的一对一导师制度,在技能培训、职责辅导、职称规划和就业创业方面帮助他们成长。


在中山市小榄金融中心管理有限公司实习的经历让杨芷珩感触良多。图由受访者提供

“我们今年安排17个岗位,成功对接了4名青年到我司实习。希望可以帮助和引导大学生充分感受家乡变化,将来回乡参与建设。对企业来说,也可以进一步帮助我们完善人才储备库,了解青年人才的所思所想,对我们未来的招才引才工作很有帮助。”陈女士如是说。

在实习总结分享活动中,不少青年朋友也分享说,中山市“展翅计划”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行动干货满满。来自广东工业大学的蔡佳希是小榄人,在火炬开发区规委办实习,第一次实习让他收获到许多经验、增加了对火炬开发区的了解,让他对接下来的大学生涯有了更加明晰的规划。来自山东农业大学的李珂莹在本次实习活动中来到了南头镇团委,实习期间,除了在办公室做必要的文字工作之外,还经常组织外出实践、参观,协力开展创意集市、“领袖团”少年军校、暑期公益班等活动,“实习的每一天都很充实,学到很多在学校里学不到的知识。”

整合资源、精心组织
让每位“雏鹰”都得到成长

“‘展翅计划’是一个好平台,帮助我们更好地引领青年、联系青年、服务青年,吸引更多青年成才后回归家乡、建设家乡。”横栏镇团委书记郑静爽说,横栏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该项目,镇财政今年安排了18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展翅计划”。见(实)习期间实行“班委工作制”,镇团委挑选出8名优秀大学生担任班委职务,全体见(实)习生分为12个实习小组,24名优秀大学生分别担任组长,跟踪实习进程,帮助大家学有所成。


横栏镇团委组织参加“展翅计划”的大学生参观中山人才港和翠亨新区规划馆。图由受访者提供

“不少学生反馈,我们的活动有平台、有岗位、有目标、有干货、有伙伴有师长,比起传统的实习,过得一点都不迷茫。”郑静爽补充说,除了“展翅计划”项目,横栏镇团委还通过开展青年人才(大学生)骨干培育计划,围绕促进青年人才成长发展、凝聚本地青年人才助力乡村振兴、优化青年人才服务三个方面,打造横栏镇青年人才工作全链条跟踪服务模式,吸引“雏鹰”学成后回来建设家乡。

据火炬开发区团工委介绍,今年“展翅计划”积极争取各界重视和支持,把展翅计划实习实践工作纳入全区青年人才工作的重要内容,设置“展翅计划工作补贴”专项资金,用于提供公益岗位大学生实习补贴以及实习期间的人身意外保险等,对参与公益岗位实习大学生予以支持的标准为100元/人/天。聘任10名优秀大学生担任工业园区、社区团委兼职副书记,聚焦基层治理、“工改”、水污染治理、招商引资以及乡村振兴主战场和重点工作,引导大学生深入基层一线,发现了一批有活力有想法的优秀青年。

团市委介绍,“展翅计划”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行动是共青团面向在读大学生、应届毕业生、离校毕业生和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围绕实(见)习、就业技能培训、职业辅导、毕业生就业等方面搭建的一站式青年职业成长平台。项目自2013年开展至今共整合提供超过39600个实(见)习岗位,直接帮助超过2000人参与暑期实习见习,不仅有效满足大学生实习需求,还将“展翅计划”岗位开发工作和“雏鹰归巢”青年大学生暑期实践工作相结合,在青年学生中营造知乡爱乡、返乡建乡良好氛围,吸引大学生毕业返乡就业发展。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朱晖  三审 吴森林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