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终经济盘点① | 中山:政企合力“拼”经济 积势蓄能赢未来
发布时间:2022-12-22 来源:中山+

开栏语:今年以来,面对国内更趋复杂严峻的经济大环境和疫情散点多发等多重挑战,我市经济增长承受了较大压力。岁末回眸,从年头稳企安商政策接二连三出台,到年尾政企同心抢抓剩余时间争分夺秒奋力完成经济预期目标,一年来,“拼”是主题,虽困难重重,但市镇合力、政企同心稳增长促发展的决心和干劲没有变。

布局当下、积势蓄能,方能赢得未来。一年来,中山市委、市政府立足未来,谋长远、观大局,出台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拓展产业空间、提升经济韧性的举措;镇街立足自身实际,“壮士断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企业迎难而上,破旧立新,在困境中破局,它们都是中山“拼”经济的代言人。从即日起,本报将开设“2022年终经济盘点·中山就是这么拼”栏目,敬请关注。

临近岁末,中山迎来了一年里天气最寒冷的时候,但抢时间谋发展的火热势头依然不减,“工改”工地、治水现场、生产车间、实验室里,人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与时间赛跑。12月12日、13日,距离2023年还有半个多月的时间,市委书记郭文海主持召开三场经济工作调度会议,分析全市各镇街经济形势,协调解决有关困难问题,并就镇街今后一个时期抓工作的重点方向把脉开方。郭文海强调:“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需要党委政府站到市场前面,和企业家一起拼搏!”——从年头到年尾,凝心聚力“拼”经济是中山稳增长促发展的主线。

一年来,我市立足中山发展实际,围绕“一个大战略、两大攻坚战、一篇大文章、五大工程、一个坚强保证”出台了“拼”经济的一系列措施举措,凝心聚力谋突围突破。

“拼”经济,拼的是营商环境改革的力度。一年来,中山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中山改革的“头号工程”,围绕企业实际需求和发展现状,各部门突破原有政策机制瓶颈,深挖潜力,出台了一系列接地气、利企业的政策,从新春“暖企九条”到高质量发展16项惠企措施,再到138项“最强稳增长举措”,惠企政策的覆盖面持续扩大,力度持续增强,为企业发展减负,为产业转型注入新动能。

这一年,企业感受办事明显快了,这背后,是多部门协同“拼”出来的速度。“拿地即动工”成常态, 项目落地不断刷新速度;产业项目落地速度持续提升,高频服务实现“智能秒批”,全流程审批时限达到湾区最快;“放管服”改革不断激发市场活力,镇街陆续开设“个转企”专窗,市场主体到今年已突破56万户;打造深中无差别营商环境,200多个事项实现深中两地通办;政府部门统一包机,助力企业抢海外市场订单;及时听取企业诉求,“一企一策”高效服务,企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中山镇街陆续开设“个转企”专窗。资料图 通讯员提供。

“拼”经济,拼的是迎难而上的韧度,为未来积势蓄能。疫情多点散发、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我市经济增长面临严峻挑战,但我市坚定不移抓制造业,坚持制造业当家,毫不动摇推进工业立市、工业强市。

拓空间——大力推动低效工业园改造,实现挖掘“存量”和做大“增量”。经过近一年的持续奋战,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近1.2万亩,预计推动新增投资总额超500亿元。


▲今年8月,黄圃镇马安“工改”项目正式动工建设。资料图 记者 冯明旻 摄

强引擎——抢抓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截至11月底,我市已累计完成投资668.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00.6%,62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11.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07.9%,提前一个月完成“双百”任务。

促转型——我市提出至少投入50亿元支持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目前,中山已形成“1+4+N”推动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政策体系。今年以来,中山已新推动547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新完成11家省级示范项目建设,带动2500多家企业上云上平台,全市正掀起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热潮。

设节日——中山立法设立11月1日为首个“中山企业家日”,并举办一系列活动,以城市的名义向企业家予以最高的礼遇,营造尊重企业家、弘扬企业家精神的良好氛围。企业家的心暖了,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


▲11月1日,中山市高规格举行中山企业家日启动仪式暨企业家座谈会。资料图 记者 余兆宇 摄

2022年,在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上,企业是主体,政企都在一线并肩作战、一起拼搏。

2023年,期待政企同心“拼”出更美的高质量发展图。


编辑  王欣琳  二审  朱晖  三审 陈浩勤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