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上午,位于阜沙镇的大唐盛视泰丰应急产业园一期正式封顶。这是中山镇街经济“主战场”的又一成果。
时间回到今年7月31日。当日,阜沙镇2022年第二批村镇低效工业园集中动工拆除项目—大唐盛视(泰丰)应急产业园正式动工打桩。这是阜沙镇“工改”首个“改造方案获批即动工”的项目,标志着全市首个应急安全物资和应急救援装备设施生产制造主题产业园正式动工。该产业园相负责人表示,在阜沙镇党委、镇政府的指导下,以及多方的共同努力下,在近5个月的时间里,产业园加班加点,实现了从动工打桩到封顶的“加速度”。
泰丰应急产业园是中山镇街“拼”经济的一个缩影。从今年1月4日“工改”攻坚战正式打响,至11月15日全市第五批项目集中动工拆除,中山平均每天拆除整理近35亩低效工业用地。即将过去的2022年,中山各镇街争分夺秒,通过“工改”、企业增资扩产、招引新项目等多措并举,在经济主战场拼出了“精气神”。
第五批村镇(小榄)低效工业园项目动工拆除现场,施工人员用水枪喷水减低扬尘。(资料图片)记者 余兆宇 摄
“工改”重塑空间
2021年12月,中山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召开,提出要坚决打赢打好破解土地瓶颈这场没有退路的攻坚战。今年1月,中山市召开村镇低效工业园升级改造工作动员大会,正式吹响全市“工改”号角。2022年中山各镇街立足“工改”主战场,一批“工改铁军”为中山发展腾挪空间。
今年2月16日,在中山市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第二批项目集中动工拆除仪式上,火炬开发区进行中天高端机电产业园项目动工拆除。该项目用地是原年产值只有1000万的中山宇富化学项目,占地面积近32亩,现状容积率为0.26,土地利用低效,产业低端。
“这一改,园区容积率从0.26提高到3.5,土地产出效益大幅提升!”项目负责人黄子超信心满满。与中天高端机电项目相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中力智谷产业园项目原容积率仅为0.29,改造后容积率大幅提升,年产值也将达5.8亿元,比原来增长29倍。新兆威医美智能智造产业园项目建成于2007年,年产值仅2860万元,部分经营用作染整厂、漂染厂等,大部分空置,属于产业低端、低容积率、低产出的低效产业园。改造项目达产后,年产值将达10亿元,年产值提升了35倍。
从各镇街“工改”项目来看,均具有产值高倍提升、项目附加值高、园区高水平规划等特点。这批“工改”项目的容积率、产出大幅提升,产业聚焦在先进装备、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将为中山下一步发展增添新动能。
第五批村镇(沙溪)低效工业园项目动工拆除现场。(资料图片) 记者 付陈陈 摄
优质企业增资扩资释放产能
近日,广东英达思迅智能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达思讯”)签约进驻火炬工业集团园区智能装备综合体。截至目前,该智能装备综合体已有广东龙维新电科技有限公司、舜宇光学(中山)有限公司、中山依瓦塔光学有限公司、瑞佩电子(中山)有限公司、广东英达思迅智能制造有限公司5家签约入驻企业,还有中山千寻光学有限公司、中山市成双仪器仪表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即将签约入驻。
这批签约入驻的企业有一个共同的亮点:增资扩产。以英达思迅为例,2016年便落户火炬区园区,经过三年的科研积累,2019年企业正式迎来产能释放,为多家知名企业打造智能化平台,并达成战略合作。2022年英达思迅新成立电机事业部,投入大量研发经费致力于无刷电机的研发。该公司董事长李遵杰介绍,无刷电机项目的投入将进一步强化公司的整合能力,目前已着手开发全自动生产线,该生产线将融入先进的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技术,旨在打造业界领先的电机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标杆示范车间。
2019年12月,火炬工业集团园区智能装备综合体正式动工,近三年来一边建设一边招商,实现了“工改”和高质量招商同步。这样的例子在2022年越来越多,在各镇街“工改”的推进下,一批新平台为本土优质企业扩张提供了空间载体。据了解,今年前三季度,中山已经通过“工改”服务了一百多家本土企业增资扩产,投资总额超百亿元,其中不乏中山榄菊日化实业有限公司总部智慧工厂等优质项目。同时,“工改”也招引来近70家外地企业,投资总额近66亿元,其中有8家企业投资过亿。这些优质企业的产能释放,将成为各镇街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徐小江